第215章 开海禁 (第1/3页)
苏河在凌云殿,召集内阁、六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衙门,一同讨论海禁相关事情。
“大明禁海,现在我们拿下两广地区,特别是广东地区海岸线很长。
广东巡抚金银花请求开海禁,大家议一议是否应该开海禁。”
首相王仲策,最先发言道:“王上,我认为应该开海禁。
两宋时期,高峰时期商税收入折合银币,每年高达一千九百七十五万两银币。
其中海贸占比极高。
现在我们的人口更多,物产更丰富。
我们比宋朝,还多出工业品和蒙古地区的特产。
一旦开海禁,能创造更大的商税收入。
宋朝时,还需要把货物运到波斯等地交易。
现在只需要把货物,运到吕宋岛或是爪哇岛,就能完成交易。
特别是海贸能促进工业的发展。
大明禁海,主要是沿海武备荒废,没办法应对以倭寇为主的海盗。
我们则不一样,海军必定能应对倭寇等海盗。
今年海军特别军费高达五百万两银币。
一艘一级战列舰的造价,高达四十万两银币。
海军军费只比陆军少百分之三十。
庞大的海军军费支出,必须要物有所值。
如果花费大量银币,都没办法取得更好的战果。
我建议王上,裁撤海军的军费。”
内阁大臣李志升紧跟着王仲策说道:“王上,海军大手笔建造战列舰。
每年预计经费,高达三百万两银币。
只靠我们现在的税收,没办法支撑海军。
海军建造十三艘军舰,已经耗费我们准备多年的特别军费。
现在必须要开海贸,与西夷人做生意。
不只是两宋时期,现在大明的海贸也蓬勃发展。
根据暗卫的调查,东南士绅每一次海贸,都会获得数万两银子到上百万两银子不等。
但大明朝廷,却收不到一分税钱。
海贸的利益极大,最关键的一点,我们要能收上来税。
我们出口大量工业品,进口大量的粮食。
这样不只能让工业蓬勃发展。
海外输入的粮食,也可以让百姓不再忍饥挨饿。”
王仲策和李志升两位内阁大臣发完言之后。
六部尚书也相继发言,户部尚书钱富文和工部尚书张德志,全力支持开海禁。
钱富文瞪大眼睛说道:“现在科学院,鼓捣出化肥,这对农业的产量影响极大。
化肥需要磷矿、钾矿等矿产,我们现在发现的矿藏储量不多。
我听闻海上有鸟粪石,这是一种极为优质的肥料。
如果能获得大量鸟粪石,粮食的亩产量会进一步提升。”
张德志激动的说道:“现在工业发展已经进入瓶颈,按照王上的话来说,那就是需求不足,导致工业产品过剩。
拿下两广地区后,工业过剩情况减轻,但随着两广地区工业化完成,工业会再度过剩。
我们需要获得产品的倾销地和原料供给地。
这在秦王府和大明治下,都找不到好目标。
开海禁是现阶段,唯一能有效解决工业过剩的手段。”
其他尚书,他们对海贸不了解,都没有发言。
在座的人谁都知道,开海禁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海军每年大额军费,不开海禁,获得大量输入性白银,秦王府根本承担不起海军军费。
税务总局设立一个新的独立运作部门市舶司。
这就是专门处理海贸和收税的衙门。
秦王苏河无心开海禁,何必多此一举,建造规模庞大的舰队,在税务总局设立市舶司。
苏河看着秦王府的大臣,没有人反对开海禁。
他比较满意,秦王府轻装上阵,现在还没有形成太庞大的利益集团。
秦王府开不开海禁,对这些官员毫无影响。
他们很多家族都开工厂,开海禁还有利于工厂赚取利润,大部分人都是支持开海禁。
没有人反对开海禁。
大明开海禁,非常多的利益集团阻拦。
哪怕是内阁辅臣多次推动,因为阻力太大,都没有实施。
其中最大的阻力,就来自东南士绅和漕运衙门。
开海禁之后,谁都能出海贸易,以东林党为主的东南士绅,怎么垄断海贸,赚取每年比大明岁入还多的银子。
大明士绅一点都不穷,穷的是大明朝廷。
开海禁之后,还要给朝廷交税,这就是在从自己身上割肉,肯定会极力反对。
大明还有百万漕工,这些依托京杭大运河存在的漕工。
开海禁之后,海运代替河运。
大量的漕工就失业,这些无业的漕工,组织度还极强。
数十万漕工造反,大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