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

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

    第一百九十五章 思路清奇小皇帝 (第3/3页)

大明九镇一年要花掉6705478.24两白银,2700641.02石粮,开口问道:“这算上长城鼎建的钱粮了吗?”

    “没有,专款专用,鼎建的钱另外划拨,由阅视侍郎和阅视边方给事中,负责监察审阅。”兵部尚书谭纶回答道。

    九镇一年花掉的银子,就等于朱翊钧两个皇宫。

    “宣府大同一年仅仅额银就要花掉250万两白银。”朱翊钧的手指在桌上不停的敲动着,这两镇的花费,等同于蓟镇、永平镇、密云镇、昌平镇、易州镇、井陉镇、辽镇的总和,宣府大同的军饷又是陕西三边的两倍。

    “这么多的原因,是把马价银核算到了里面,如果去掉马价银的话,大抵和其他镇不相上下了。”王崇古试探性的回答了陛下的询问。

    兵部和户部真的是整了个大活!

    这账不能算,一算就露馅了,连最后的遮羞布也被扯掉了。

    任谁看到这个表,看到宣大那远超其他镇的粮饷,不得问一声,怎么这么多?继而联想到俺答封贡,最后联想到两宋岁币之事上。

    大明你也这么拉了,沦落到花钱买平安的地步了?

    “所以,有朝臣说这封贡的贡市,和两宋岁币有何差别,有何差别呢?高价买了点驽马。三娘子不怕土蛮汗,若是朕,朕也不怕,一年上百万两银子养着,土蛮汗怎么可能是俺答汗的对手呢?”朱翊钧让张宏把报表送到了度数旁通十五屏,挂到了上面。

    朱翊钧清楚的知道,若是没有俺答封贡,大明西北现在还在作战,一年的投入会远远超过250万两白银,战争会让粮饷暴涨,尤其是打不赢的战争。

    “京营这四年来花了多少?”朱翊钧看着戚继光询问道。

    戚继光翻了翻袖子,拿出了本奏疏俯首说道:“总计92万两白银和84万石粮,每年户部都会盘账,这是京营的六册一账。”

    京营战力强悍,装备精良,人数只有一万左右,但是粮饷极为充足,而京营的军士又是从九边遴选,所以这个钱,花得不冤枉。

    朱翊钧终于停下了手指的敲动,宣府大同这笔账,不能这么糊里糊涂不明不白了,他对着礼部尚书马自强说道:“传旨给昭勇将军把汉那吉,让三娘子进京来一趟,重新议定马价银之事。”

    “大司寇有意见吗?”

    清理族党之前,马价银不明不白,清理族党之后,马价银还这么不明不白,那不是白白清理族党了吗?

    互市的大基调不变,但是俺答汗的左翼,谈判的对象从晋党变成了大明朝廷。

    隆庆年间议和封贡,朝廷的大臣们谁都不愿意丢这个面子,背上岁币的骂名,朱翊钧是不怕丢这个人的。

    “没有!”王崇古立刻大声的说道,他甚至有些如释重负,这个马价银的差事,终于不用他继续扛下去了,以前是厚利,现在这就是个雷,一年21000匹马的生意,真的不如羊毛生意赚得多。

    朝廷的风力已经变了。

    朱翊钧点了点头说道:“继续廷议吧。”

    如果这次三娘子再次入京,能够谈明白,大明能节省不少的开销,这一年一百多万两白银的马价银,实在是有点多了。

    有些个账目是不能对账的,张四维、吴兑、方逢时已经去了解刳院,这次的对账,必然会揭露一个事实,那就是朝廷这一百多万两多出来的马价银,每年到底有多少流入了草原。

    廷议仍在继续,张居正眉头紧皱的说道:“工科都给中刘铉、山西道御史贾如式,交章联名言:民力匮乏、供应浩繁,乞赐停止苏杭织造,说地方多一事,则有一事之扰;宽一分,则受一分之赐。”

    王国光听闻也是笑了笑说道:“他们是说与民争利吧,苏杭织造的丝绸,都卖给了红毛番,停了,给他们权豪织造不成?”

    “他们自己不给织工织娘们足够的酬劳,还不肯给生丝合适的价格,还不肯买织机,哦,怪朝廷抢生意了吗?权豪们自己掌控着佃户,佃户偷偷把生丝卖给朝廷,他们就不乐意了,泄泄沓沓,不必理会。”

    王崇古摇头说道:“我觉得要理会,这些个权豪们,很可能会限制百姓,不让百姓把生丝卖给朝廷,对收丝的织造买办说清楚,若是有人为难可到织造局求助一二。”

    “织造局办不了事儿,但是能直达天听。”

    苏杭织造,以前是专门供给宫里专用,现在变了,变成了专门做出口贸易,连明公们都没有多少丝绸可用了,全被红毛番买走了。

    大明的苏杭织造,养着一群织造买办,专门走街串巷在乡里行走收丝,否则以现在这个丝绸一丝难求的情况,根本收不到丝,这得益于俞大猷在南衙的剿匪,让地面太平许多。

    今年的形势会更加严重。

    生丝的价格水涨船高,丝绸的价格也会顺势增加。

    王崇古说的是防止权豪们利用强人身依附,逼迫百姓不得卖给官厂,那就不能怪朝廷不客气了。

    “嗯,大司寇说的有理。”张居正点头,将浮票写好,王崇古提醒的很及时,也很到位,大家都在一个锅里吃饭,非要把锅砸了,那朝廷的刀子也不是放在刀架上生锈的。

    “这是不是把还田拿出了一部分种桑,万一权豪们玩起了把戏,也好过无米下锅的局面。”王国光提出了一个主意,笼统的来说,改稻为桑。

    “改稻为桑,询问应天巡抚、松江巡抚、浙江巡抚为宜。”张居正斟酌了一番,还是觉得问问地方主政官们的意见。

    朝廷有的时候想的很美妙的政令,想的太过于美妙,往往收获不好的结局。

    张居正人在京堂,不了解各个地方的主要矛盾,改稻为桑,哪里能改、哪里种树、期许几年能成、改多少不影响粮价、桑树种苗何来,用何种蚕苗等等,都需要拿个章程来,直接一拍脑门,全浙江全改稻为桑,那还当什么国?

    廷议结束之后,朱翊钧猛地站了起来,笑着说道:“戚帅,走走走,去京营操阅军马!”

    朱翊钧之前是阅视军马,每五天一次,当年朱翊钧年龄太小,现在终于能够操阅军马了,而且每天都能去,平替到了下午的习武时间。

    小皇帝日益期盼着这一天,京营终于从西北回营。

    “朕今天给军士们每人切了五斤五花肉,十斤土豆,每人带了一瓶国窖,大明京营奔波了一年了,回京了,还去了趟西北,今天操阅军马完毕,就犒赏三军!”朱翊钧对此次京营操阅军马是十分期待的。

    朱翊钧之前是阅视军马,但军士们是知道皇帝来了,每次皇帝到了都会带很多的肉,算是犒赏。

    “俞帅也同往同往,先生也一道去吧!”朱翊钧要出行,尤其是出京,那阵仗是少不得的!

    张居正俯首说道:“臣遵旨。”

    就历史而言,终究是张先生错付了。求月票,嗷呜!!!!!!!!!!!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