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盛唐挽歌 > 第140章 重拳出击(上)

第140章 重拳出击(上)

    第140章 重拳出击(上) (第3/3页)

定会派兵从北面迂回,穿越百里沙漠,绕道去唐军后方,然后试图击溃唐军中军。

    而峡谷正面,将会迎来一轮又一轮血肉模糊的苦战。

    唐军虽然并不像后来的宋军那边布置“纯队”(即兵种定死不能替代,作战灵活性大打折扣),但依旧是主力分工明确,各兵种各司其职,并非眉毛胡子一把抓。

    其中诸军按其职能分为弓手、弩手、驻队、战锋队、马军、跳荡、奇兵等多种。这些兵种常常一人多技,需要打什么仗就担任什么职责,士兵的战术素养非常高。

    在常规情况下,唐军在阵地战时,每当战斗展开:

    敌人在一百五十步的时候,弩兵开始射击;

    敌人在六十步的时候,弓箭手开始射箭;

    敌人攻入二十步的时候,弓弩手发箭后执刀棒(陌刀或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

    己方重装步兵与敌方步骑兵短兵相接后,奇兵、马军、跳荡军皆不准轻举妄动。

    如果前方步兵的战况不顺利,跳荡、奇兵、马军方可迎前敌出击,重步兵则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

    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进攻不利,所有的步军(除去装备陌刀的重步兵之外,还包括防御弓矢等远程武器的刀盾兵,与手持短兵器的轻步兵)必须配合马军同时作战。

    类似条例不一而足,篇幅不小。

    所以阵前如何打仗,其实章法都是固定的,基本套路就那么回事。哪怕一个什么也不懂的门外汉,拿着“战术手册”依葫芦画瓢,也可以打得像模像样。

    这部分,其实并不是指挥打仗的困难所在。

    因为,沙场对阵之时,只是一般情况是这样。

    令人遗憾的是,战场上……所谓的“一般情况”其实非常少,反而是那种“非常规情况”比比皆是。

    这就跟天下没有两片树叶完全一样差不多,打仗没有定死的套路,只有木鱼脑袋顽固不化的庸将。

    遇到特殊情况的时候,就很考验指挥官的战术应变能力了。

    自己这里有什么菜就做什么饭,客人喜欢什么“口味”就做什么饭,并无固定的打法,也不存在刻舟求剑的死规矩。

    王忠嗣这次排兵布阵,就完全舍弃了那些轻装步卒,也省去了大量的弓手弩手。这些弓弩一类的玩意,对付吐蕃引以为傲的重甲步兵,作用极为有限。

    在可以产生杀伤的距离内,弓弩手仅仅只能放一支箭而已,第二箭的时候吐蕃重步兵的斧头就砍到脸上了。

    王忠嗣这次是把陌刀队集中起来使用,决心先顶住,然后用轻装步兵在吐蕃军中军的位置杀出一条血路来。

    “刀盾兵稳住栅栏,不要贸然出击,吸引吐蕃军重步军来攻。待吐蕃骑兵出动后,让我们的轻骑过去用弓箭骚扰,吐蕃人没有骑射技能,吊着他们打就是了。”

    王忠嗣对马元庆说道。

    这一战的胜负手,估计就是在沙漠那边的吐蕃军身上。如果吐蕃人没有这一招,或者来晚了,那他们就等着死吧!

    唐军在文殊山以南,讨赖河东岸的悬崖峭壁上,安置了数百张床弩!到时候居高临下万箭齐发,将河对岸的吐蕃守军射成筛子!之后赤水军中精锐,会从天生桥飞渡讨赖河,然后从吐蕃军南面的侧翼压上!

    这支军队会直插吐蕃军中军,到时候就有好戏看了。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吐蕃军重步兵全身甲在摩擦晃荡,列队整齐朝着唐军木栅栏而来。吐蕃人似乎也不想玩什么花俏的,他们似乎也看出来了唐军的计策,或许心中也并不是很在意。

    因为只要击穿了嘉峪关中唐军主力的阵线,那么其他唐军在各处的骚操作,都会变成无用功!

    一力降十会!

    “杀!”

    吐蕃重甲兵冲了上来,唐军陌刀以对,杀马的兵器用来杀人,双方都是卯足了力气,要置对方于死地!

    铿!

    兵戈划过盔甲的声音响彻天际,血腥的厮杀开始了。

    看到两军阵线犬牙交错,甚至吐蕃人在局部还突破了一点点,王忠嗣依然面不改色对马元庆下令道:“你现在便带着赤水军精锐,飞渡天生桥吧。”

    “得令!”

    马元庆转身便走。

    王忠嗣又转身对新上任的大斗军军使董延光说道:“你带大斗军主力,在嘉峪关北面临近沙漠处布防。切莫放进来一个吐蕃人!”

    “得令!”

    董延光也转身离去。

    王忠嗣继续站在山丘上观看,他看到了两军战线上拳拳到肉,血沫横飞。那些之前还生龙活虎的两军士卒,都纷纷倒下,又有后面的人不断补上。

    无论是谁看了都会动容,可惜没人能让他们停下来。

    慈不掌兵,莫过如是。主帅的心,从来都是最狠的,他们的心中,只有胜利二字。

    白天还有至少一章,双倍月票,都投过来吧。超过五千月票,下个月国庆期间还会爆更。

    (本章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