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盛唐挽歌 > 第194章 银枪孝节(下)

第194章 银枪孝节(下)

    第194章 银枪孝节(下) (第2/3页)

李隆基叉手行礼说道。

    其实他也没什么好办法,不过随便说说而已。皇帝和皇子们的矛盾,李林甫作为一个宗室远亲,他能说什么?他又有什么可以说的呢?

    这种事情,是他这个“小人物”可以干涉的么?

    “哥奴这是在胡说什么!”

    李隆基站起身,指着李林甫怒斥道。

    “请圣人恕罪。”

    李林甫吓得连忙伏跪在地上。

    “罢了,你那些老生常谈,不提也罢。

    当李亨谋反的时候,十王宅做什么事情了,宗正寺又做什么事情了?

    朕当不当天子,对他们又没有什么影响!以后这些话,不必再提了!”

    李隆基语气冰冷的呵斥了李林甫一番,随即板子高高举起又轻轻放下,没有任何惩罚措施。

    十王宅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但形同软禁,没有任何人身自由。

    然而,这样是不是就完全杜绝了造反呢?从这次李亨的谋划看,并非如此。皇子们不能动,但是长安的权贵们可以动啊!这些活动起来能量极大,皇子们就在皇宫旁边,政变简直连距离的障碍都直接跨越了。

    大唐是李隆基的大唐,但更是权贵们的大唐,特别是关陇贵族。

    把皇子们留在长安,对于基哥来说有一个最大的害处,就是让权贵们的造反成本,降低到了但凡有点实力都可以来一锤子的程度。

    第一步短暂控制住基哥。

    第二步扶持一个住在长安的皇子。

    第三步发布退位诏书和登基诏书,收服长安各路禁军。

    这已经成了标准流程。

    只要皇子们都还在长安城,那么他们将来变成权贵们造反的旗帜,几乎就是必然会发生的情况。

    北魏就是一个鲜活的例子,孝文帝元宏之后,到尔朱荣河阴之变以前,住在洛阳的宗室们,一个个都不安分,勾结权臣叛乱已经成了常态,最后才让胡太后这个无能女流之辈上位。

    离北魏的故事过去,到此刻也不过两百年而已。

    “圣人,历朝历代,皇亲的管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般来说,皇子们要么外放一地;要么集中于京城。两者各有利弊,不可一概而论。”

    忽然,方有德对基哥叉手行礼说道。

    “全忠言之有理。”

    李隆基微微点头说道。

    方有德的话,算是老成持重之言,基哥又怎么会不明白呢。

    很多话李林甫不方便说,因为他也是宗室。但方有德这种亲信说起来就没什么阻碍了,毕竟,皇子外放与否,对方有德来说,直接影响几乎没有。

    基哥心里清楚,很多事情就是客观规律,不会因为人的意志而发生根本性改变。历朝历代,皇帝与皇子的关系都很难相处,管理宗室的模式,大体上也就分为两种。

    第一种就是自汉代以来的皇子与宗室分封制度,成年后的皇子,就必须外放出京城,防止他们留在京城对皇帝本人产生威胁。

    第二种反其道而行之,就是把皇子与五服以内的宗室都约束在京城,交由宗正寺管理其一般事务,并且基本上不会外放。

    那么,到底哪一种更好呢?

    唐代前期实行的是第一种,而自武周开始,实行的便是第二种,开元以来,基哥强化了第二种,对皇子和亲近支宗室的管理越发严格。

    本以为一切都很美,但显而易见的是,从这次李亨与薛王谋反的事情看,任何制度都不能保证皇子们不会造反,也不存在什么完美无缺的制度。

    “那全忠以为,哪一种比较好呢?”

    李隆基目光灼灼看着方有德询问道。

    “回圣人,某以为,还是将皇子外放为好。”

    方有德叉手行礼说道。

    李隆基还没说话,脾气暴烈的李适之立刻插嘴怒斥道:“一派胡言!若是把皇子们都放出长安,岂不是在鼓励他们谋反!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了!”

    李适之本身就是个急性子,一听方有德这话,就知道事情要糟糕!

    现在皇子们被圈禁在十王宅里面,这些人尚且对李隆基怀有不满之心,取而代之的心思显而易见。那么将这些人外放出长安,在各地开府建衙以后,形成了新的地方势力,那举兵谋反肯定是迟早的事情啊!

    “圣人,方有德之言,不可听信!皇子们在长安,还可以压制,若是外放,则如鱼入大海,纵虎归山啊!”

    李适之连忙跪下给李隆基磕头,恳求基哥不要听信方有德的“谗言”。

    “朕自有主张。”

    李隆基摆了摆手,示意李适之站起身。然后他看着方有德问道:“全忠怎么说呢?”

    “回圣人,让皇子们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