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盛唐挽歌 > 第196章 什么叫公平?

第196章 什么叫公平?

    第196章 什么叫公平? (第2/3页)

个县令,十二个县尉么?

    大唐鼎盛时期,一共有1607个县。哪怕是此时此刻,超过一千五百个县也是铁板钉钉没有任何疑问的。

    如果把长安这样需要十二个县尉的京城,以及河南洛阳、凉州武威这样需要四个以上县尉的超级州府也算进来,那么最起码需要两千四百多个县尉才能补齐编制。

    一口气杀十二个,县尉总数的百分之一都不到,好像也不太多啊。

    不懂大唐政治的外人,肯定是这么看的。

    然而,长安城的县尉与县令,还有个说法,叫“中枢高官预备队”!

    在这里当县令的,很多时候,下一步升迁就是六部司曹甚至是六部侍郎。而在这里当县尉的,下一步升迁就是监察御史或者殿中侍御史!

    把这十四个人杀了,等于是把现有政治势力的后备团给杀干净了!会极大影响今后三到五年的朝廷中枢政治格局!

    方重勇出的这一招,让方有德与文官集团划清界限,打的就是一个出手快准狠!他没事研究大唐官场的各种体制和潜规则,已经研究了五年以上,在这方面,可以说方有德完全是个“弟弟”。

    现在这个提议,可谓是“动静小”,不过是杀几个七品官八品官;“效果好”,把文官整体得罪得死死的,起码明面上是这样。

    长安县令就不说了,算是“半步六部大员”,那长安县尉为什么也不好动呢?

    因为长安城的县尉,是一个很诡异的职位。不仅是职位本身很坑,还存在着“六个和尚没水喝”的问题。

    用简单明了的话来说,就是一个干苦力得不到升迁的倒霉蛋,外加五个不干事又青云直上关系户,这样的关系。

    长安县里面,只有管治安与兵事方面的长安县尉,又叫“贼曹尉”,是真正干实事的。其他五个县尉,全部都是混子。这些人将来是要当宰相的。他们这样的清流官,由于出身与受教育的不同,也没有什么什么实际能力去当好一个看起来不起眼的县尉。

    万年县也是如此。

    然而更可怕的是,贼曹尉一般是无法得到升迁的,朝廷中枢也没有他们位置,乃是真正的“干事没好处”。

    这就好比张九龄去当县尉,他当然有能力写诗,有能力写文章,甚至还有能力给皇帝出主意。

    但是他肯定没能力去断案,去跟基层百姓打交道,去收税,也不屑于此。

    所以张九龄若是在长安县尉这个位置上,也会是“透明人”,说难听点就是混子。

    这次李亨造反,长安万年两县居然毫无反应,还不如提前得到消息的郑叔清,其实关键原因也在于此。不是他们不想动,而是“大唐自有国情在”。

    这些关系户们都把长安县尉当跳板,此职位乃是众多官僚眼中的“清贵官”。

    有鉴于此,又有谁会真正办事呢?

    而那个真正办事的,又因为长期得不到升迁,所以破罐子破摔,干脆躺平不怎么管事了!

    事实上长安城内权贵众多,连京兆府尹郑叔清都要逢人喊“干爹”。那长安县尉和万年县尉这样小小的一个基层官员,又能做什么呢?

    薛王一家要造反,管辖范围内的万年县尉,也就是那个贼曹尉哪怕听到了一点风声,他敢去查吗?他敢上报吗?

    万一是假的,杀他一家人都不够填坑的,那还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啊!

    所以方有德所说的“杀一儆百”,从这个角度看,倒也没冤枉那些人。

    类似这种“混子官”,在长安中枢有很多,比如说人人羡慕的“校书郎”,白居易就曾经自嘲他当这个官的时候就是个很专业的混子,鸟事不干白拿钱。

    对于大唐官场种种体制性的弊端,基哥已经没有心力去管了,所以他听到方有德这话,也只是缓缓的摇了摇头。

    “长安万年两县县令,罢官。”

    李隆基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那十二个县尉里面,很多人就是管理库房的,李亨造反,也不关他们的事情,将这些人罢官好了。

    剩下那两个负责缉捕的贼曹尉,直接斩了以儆效尤便可以。

    其他十个县尉,罢官,五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