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庭辩,攻讦(4K) (第2/3页)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有些时候,适当的隐瞒和粉饰,也是为了维护大局的稳定。”
楚帝放下玉玺,神色似有些不悦:“讲一讲你的理由。”
臣子点了点头,神色肃然:“陛下可曾听闻过‘老妇折慧’、‘枪剑唯心’的故事?有些时候,过于追求真相反而会适得其反。”为了增强自己的说服力,他开始详细描述这两个例子:
“大约六七十年前,我朝的千江郡境内,曾经有一位居于山中村落的老妇意外得到了一篇残缺的修行功法,找了附近乡镇的私塾先生识字认句,自行摸索着修炼,竟然误打误撞地踏入了四境,用时不过数年。”
“而后,一位路过此地的宗师发现了她的天赋,以为老妇是世间难得一见的修炼天才,于是便纠正、补全了她的修行方法,传授了一些关于认穴明窍、凝运五气的秘诀,觉得老妇甚至有机会成为自己的关门弟子。”
“可没有人想到的是,知道自己过往一直在错误地运气行脉、胡乱吐纳,老妇心中既惊恐又困惑,很快就陷入了走火入魔的境地,修为大跌,从此再也没有任何进展,终其一生也只能停留在三境。”
“这正是因为她得知了真相,反而失去了原有的自然与纯粹,丧失了合乎天地气机之理的心态,想要将体内看似杂乱无章、实则达成微妙平衡的真元运行纳入正轨,结果却造成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崩溃。”
臣子顿了一顿,见楚帝听得认真,又继续说道:“十数年前,天工阁楚凄风大师的侄儿,同样臻达‘圣手’阶位的楚忧云,曾经为了测试自家工坊产品的性能,私底下组织过一些比试,陛下或许亦有所耳闻。”
“当时,他找来了两个修为相同、战力相当的年轻人,分别赐予了他们一柄宝剑和一把长枪。那宝剑虽然其貌不扬,但却是楚忧云亲自炼制;而长枪虽然精致华丽,却只是出自坊中普通匠师之手。”
“然而,在告知这两人武器的来历时,楚忧云却故意颠倒了事实,说宝剑是普通匠师所炼,长枪才是他亲手炼制。结果,在双方的比试中,持枪者竟然险中取胜。之后又比试了数次,持枪者越胜越容易。”
“这又是为何?”楚帝忍不住开口问道。
“陛下明鉴。”臣子躬身行礼,弯腰幅度比之前更深:“有时候,人的心态和信念,往往比实际的武器更加重要。而心态的形成,又与人所知道的真相息息相关。”
“所以借助于适当的谎言和误导,也不失于激发潜能的应急手段。”
“持枪者得知自己手中的长枪是出自大师之手,信心倍增,斗志昂扬,连真元的运转都更加灵活多变了;而持剑者则认为自己手中的是凡兵,未战先怯,不敢与对方硬碰,越是受挫,便越发坚信这一点。”
“有鉴于此,天工阁方才意识到,测试兵器的性能,需得尽可能排除心理因素的干扰,最好是在双方皆不知情的状况下进行,于是便有了后来那套严密而公正的测试流程。”
臣子讲述完这两个故事,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直视着楚帝的眼睛,沉声说道:“陛下,如今朝野上下、郢都内外,都已因今日之事而人心惶惶。若再深究下去,只会让更多的人感到不安和恐惧。”
“微臣以为,当务之急是稳定人心、恢复秩序,而非执着于追查真相。对于此次灾祸中的某些细节,我们最好不要向外公布,以朝廷的威严和稳定为重,从而给予民众一个相对安心的环境。”
“只要陛下能够展现出宽宏大量的姿态,相信那些受到波及的家族和势力也会感念朝廷所施的恩情,更加忠心耿耿地为陛下效力。”
这番话一出,金銮殿内顿时响起了一片附和声。
不少臣子都点头表示赞同,认为此人言之有理,提议非常中肯。他们交头接耳,低声议论着,脸上的紧张神情逐渐舒缓。
“何其可笑!”还没等这个臣子退回队列坐下,范无垢便重重地拍了拍他身前的案几,“啪”的一声巨响,案几上的茶杯都被震得跳了起来。
他起身开口辩驳道:“想方设法压下灾祸,的确能让我朝暂且平稳一段时间,可此事瞒得过大楚民众,却又如何瞒得过策划此事的秦谍与秦军?”
“‘老妇折慧’、‘枪剑唯心’?呵呵,现在的大楚,早已经是第一个故事中老妇走火入魔跌境的状态,是实打实的虚弱,而非其尚未被人指出问题前的暂时平衡,怎么可能因新的谎言而重振旗鼓,恢复修为境界?”
“范大将军此言差矣!瞒不过秦人又如何?起码能尽量瞒过齐、燕二朝,让他们不至于立刻就生出落井下石之心,也多少能为我大楚争取到一些喘息、恢复的时间。”
又一位身披紫袍、显然官阶甚高的重臣出声说道,他显然也是认同先前那位臣子的观点,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