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十七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第九十七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第九十七章 人的悲欢总是不同 (第2/3页)

家老少,启程南下。

    如今,已是在长江航道上,漂泊了将近十几天。

    常州码头,已然在望!

    苏轼站起来,轻轻搂住爱妾的肩膀,说道:“此番,到了常州,我们一家人就在常州城里种花种菜,闲时吟诗,兴起作乐,岂不快哉?!”

    王朝云看着自己的夫君。

    虽然,他已经四十二岁,但依旧和当年相遇时一样,充满了魅力。

    此时,一直在船舱中教着孩子们读书的苏轼妻子王闰之听到动静也走了出来。

    她看着远方河道上,出现的熟悉的常州景观,也开心起来:“郎君常州到了呀!”

    “是啊!”苏轼回头微笑着:“我们到了,不必再漂泊了!”

    船缓缓靠岸。

    苏轼一家上下二十余口,都从船舱里走出来。

    码头上,那些熟悉的身影,都已经出现。

    领头的是苏轼当年的同科好友兼迷弟,常州人蒋之奇。

    远远的,苏轼就听到了蒋之奇熟悉的吴语:“子瞻!子瞻!”

    “恭喜啊!”

    “前日天使来到常州,带来了起复子瞻的诏书!”

    “天子圣恩,已起复子瞻朝奉郎,知登州,命子瞻入京赴阙!”

    苏轼的嘴巴,顿时张的大大的。

    起复?这就起复了?

    朝奉郎?

    苏轼贬谪黄州五年,但元丰官制改革,他是记得清清楚楚的。

    朝奉郎是元丰寄禄官中朝官的第十五级,相当于过去文散官的左右司谏或者后行员外郎。

    而在苏轼身后,他的妻子王闰之,爱妾王朝云脸上的笑容都已经凝固。

    不是说好的,从此定居常州,养花种草,闲时吟诗,兴起作乐吗?

    不是说好了,不再漂泊吗?

    可,无论是王闰之还是王朝云,看到苏轼脸上在短暂之后泛起的亢奋和那重新振奋而来的精神时。

    她们就知道。

    男人志在四方!

    她们也明白,自己的丈夫,不属于田园。

    他胸怀天下,心有丘壑!

    他有他的远大志向和抱负!

    ……

    人的悲欢,并不总是相同。

    距离常州八百余里之外,京西北路的颍州城内(今安徽阜阳)。

    昔日汴京城的风流人物,大宋勋贵之后,曾经的驸马都尉、如今的责授右监门卫将军王诜王晋卿披头散发的在院子里,仰望着头顶的蓝天白云。

    “郎君……郎君……”

    门外,熟悉的汴京口音在低低的徘徊着:“汴京又有客来了……”

    王诜就像听到了追魂索命的魔音一样,立刻大叫起来:“叫他们滚!叫他们滚!我不见!我不见!”

    不到十天,汴京城就已经来了三波人了。

    都是他家里或者和他家有姻亲关系的故旧。

    每一批人都是披麻戴孝而来的。

    王诜最初还以为是家里有长辈或者亲戚去世了,还暗自窃喜,说不定可以趁机回汴京,继续潇洒度日。

    哪知道,从第一批人开始。

    那些人见了他就哭,哭着哭着,就干嚎起来。

    门外甚至传来了丧乐吹吹打打。

    然后那些人就当着他的面,对他磕起头来,一边磕头一边哭着拜道:“皇宋故驸马都尉、故右监门卫将军王公讳诜,魂兮归来!魂兮归来!”

    甚至还有一个王诜侄子,扮作孝子的样子,拿着竹杖在他面前走来走去,总是盯着他。

    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