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5章 变动 (第3/3页)
书、侍郎见面。
这是朱景洪继位后,第二次大规模人事调整,如今除了内阁中的两位,九卿和各部堂官已经没了正统年间的旧臣。
接见这些人,朱景洪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跟他们把规矩说清楚,告诉他们在自己岗位上该做什么事。
在会见之中,他还向官员们透露出,将在北方等地清查兼并,并征求限时退还则免罪的方案。
同时他还向内阁发布谕旨,令其拟定方略向东北等地移民,用以缓解各地佃户生存之难。
一方面加大力度打击兼并,另一方面移民对外开拓,再加上不断改进生产力,这是朱景洪对内治理的方略。
但内政只是他工作的一部分,朱景洪的主要精力还是会放在军事上,所以内阁和六部的官员的安排就很重要。
好在他对朝堂掌握足够,官员可以做到随心安排,但这并不代表万事大吉,相反这只是开始而已。
四月初一,朱景洪又给北镇抚司下旨,让地方各千户所要多加打探民情,若有变故务必及时上报。
四月初二,朱景洪召见了王培安,令其外派御史巡视各地,清查一些地方上的毒瘤。
四月初三,朱景洪又下旨兵部,令其召各地都指挥使于五月底进京述职,并训示警备地方之责。
一系列的旨意下发,昭示着乾盛年间的大变革,就这样毫无征兆但真切的发生了。
但只要细细一想,此事又将是必然。
如今外患已彻底根除,确实是到了腾出手来,对内进行革新治理的时机,何况朱景洪手中的筹码还多。
他的筹码,可不只有牢牢掌握的兵权,还有东北和南洋大片未开发的土地,只凭后者他就可以“经济战”层面碾压对手。
四月初六,从金陵薛家发回的家书,终于被送进了坤宁宫内。
看完了薛家的陈述,宝钗忍不住叹了口气。
实打实的说,这些事她不知情,而且知道了也不会管,因为买卖土地确实是平常事。
可她也知道,在当前的情况下,这种事有多铭感,所以她必须想好如何应对。
薛家的信里,也提到了林家那边的事,于是宝钗又让人去找了黛玉。
等黛玉过来后,宝钗便将信给了她看。
看完之间,黛玉和宝钗感受类似,但她更担心林家在买卖过程中,做了些伤天害理的事。
放下信函,黛玉说道:“江北巡按衙门审案,有人出言攀扯……我看这事不简单!”
“这些士绅们走一步看三步,只怕后面还会有事,他们会咬着不放!”
黛玉虽不问世事,却通过宫女太监之口,对当下一些大事有了解。
但只凭信里的内容,就推测出后续的这些事,仍显示出她极高的政治敏锐性。
宝钗点头后,答道:“我所虑之事有二,一是他们到底有没有作恶!”
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保证自己绝对干净,那么别人泼脏水就不足为惧。
此刻宝钗提起,显然对此深有疑虑,即便信里保证说没有。
黛玉点了点头,随后又听宝钗道:“此事陛下定然知晓,可却未召你我过问,圣意难测啊!”
三月二十七庭审情况,朱景洪当然收到了奏报,陈裕盈点出薛林两家的事他知道。
为此朱景洪下了秘令,让锦衣卫查薛林两家情况,收到回奏前他没打算跟宝钗二人通气。
“宝姐姐接下来如何应对?”黛玉询问道。
如果不妨碍大局违背律法,她俩都想保护自己的家人,即便二者之间的联系极少。
宝钗答道:“主动陈奏吧,有事情说清楚就好,该罚的罚就是了,若是捂着反倒可能坏事!”
其实黛玉也是这个想法,之所以她不主动提出,是不想表现得太主动,这是她俩和睦相处的大前提。
二人联袂来到乾清宫,才得知朱景洪去了天工院,后者被设立在了上林苑内。
这次行程是临时安排,宝钗问过才知是天工院那边,叫什么“蒸汽机”的物件有了突破,所以朱景洪才专程要去看看。
这个天工院宝钗知道,是个钻研稀奇古怪东西的地方,据说还在朱景洪多番引导下,搞出了好几门分类清楚的学科。
没办法,她俩就只能回宫去等,知道天快黑时朱景洪才回来。
看得出这位心情不错,于是宝钗二人把握好机会,把金陵来信的事合盘道出。
对此朱景洪便不再隐瞒,告知已令厂卫在查,等情况清楚后再作处置。
听了这话,宝钗二人不好多说什么,直说全部都听朱景洪处置,她们不会有任何异议。
这是聪明的做法,先把姿态摆端正,接下来的事才好操作。
转眼又是几天过去,四月初十这天,冯渊的弹章送到了京城。
若谷俊良还是通政司,在知道是弹劾贾雨村的章奏,他可以选择压一两天,然后与老朋友商量对策。
可眼下通政使换了人,而且还跟贾雨村有过节,于是这份章奏被直转御前。
看完奏本,朱景洪是惊讶的,因为冯渊上报的数据,有北镇抚司未涉及到的方面。
简单来说,贾雨村确实作恶多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