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1章 德黑兰繁华危机(第二更,求订阅) (第1/3页)
德黑兰,
虽然巴格达号称是中东的明珠,但实际上,德黑兰才是中东地区人口最多,也最繁华的城市。
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有上百万人涌入德黑兰。
“你知道,ODA项目碰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吗?”
张华民头也不抬的问道,坐在主任桌前的恩斯特·卡森,是负责跟进这个项目的负责人,他直接说道:
“在这些国家,贪腐问题是屡禁不止的,根据欧美各国的援助经验,每个项目能有50%的资金用于项目本身,就是一个成功的项目,事实上,他们在非洲的很多援助计划,只有大约不到30%的资金用于项目本身,其它的资金像是肥肉一样,被总统以及各级官员吞没。”
“事实上是10%不到!”
抬起头,张华民看着恩斯特,说道:
“因为欧美各国还向各国提供各种无偿援助,综合计算的话,实际应用于项目的资金甚至不到10%,其它钱都到哪里去了?”
都变成了伦敦、巴黎以及纽约的豪宅,变成了官员们的豪车,变成了他们妻子身上的珠宝以及瑞士银行或者棉兰老银行、泗水银行里的存款。
“当然是中饱私囊了。”
虽然恩斯特是欧裔,可他是在SEA长大的,国语说的甚至比很多唐人还要标准,完全没有口音。
“那么我们的项目是多少?”
“80%,”
“对。”
张华民点了点头,说道:
“就是80%,我们的工作就是为了确保,至少80%的资金用于项目本身,其实,这并不仅仅只是关系于我们的援助贷款能否用到位置上,更重要是为了……”
合上这份报告,张华民走到窗边,看着窗外霓虹灯下的德黑兰,他先是思索了一会,然后说道:
“你看,在过去的几年中,德黑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城市越来越现代化,当然也包括这里的人们,女人们甚至穿起了比基尼,可我们必须要注意到,这里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的扩大,尽管国王推行的改革为伊朗带来了繁荣和工业化,教育举措也提高了识字率,但这一切代价高昂。
财富分配不均,大量农民涌入城市形成底层阶级,宗教人士和保守派对自上而下的现代生活方式感到震惊,认为他们的传统正被彻底从社会中移除。”
在提到伊朗的世俗化的时候,张华民想到了巴格达——在那里同样也在进行着现代化改革,迪亚斯公主所领导的现代化之路是非常激进的,她甚至仿效土耳其进行了文字改革,拉丁化的字母在顺应时代的同时,也让伊拉克成为中东各国中的另类,但就像凯末尔推行这一切的用意一样——这最大程度上确保了王室的权威,通过世俗压制了传统。
这当然也加剧了一些矛盾和冲突。世俗化与传统的碰撞,财富集中与贫穷的碰撞。但是在另一方面,新文字的使用却粉碎了保守教士的权威——他们不能通过学校去影响他人。
至少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巴格达虽然看似更激进,但却相对更稳定。
况且SEA还在当地驻扎了大量的军队,有他们在,巴格达是不会出现乱子的。
驻军!
只要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