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九年义务教育的震撼 (第2/3页)
力,还得有颜值。
朱元璋想起大明第一次殿试的情景。
郭翀的文章写的真是好啊,可惜长的丑了点。
还是吴伯宗好看一些,该当状元。
......
赵匡胤看到天幕提到的史上最卷科举是在北宋,忍不住心中得意。
“我大宋人才何其多!”
“仅仅一届科举,就好些人在历史留名!”
他哪里想的到,集合这些人似乎是花光了北宋的气运,直接让北宋人才断代呢。
......
“寒门难出贵子就是有信息差。”
”寒门为了读书举债,用妻子嫁妆的,比比皆是。”
“古代早期教育资源被贵族垄断,上学也不是想上就能上。只有王侯、公卿子弟才能上学。”
“古代纸张技术和印刷技术都不发达,在唐朝,普通平民不吃不喝一个月,也不见得买得起一卷书。”
李世民看着天幕沉默了。
虽然科举制度让寒门学子重现曙光,但是笔墨纸砚、书籍的价格都让人望而却步。
寻常百姓家要是有一卷书,是可以当做传家宝一样的存在。
而读书不止有这些花费。
还有请夫子讲学、赶考的费用。
他想让更多的寒门学子入仕,任重而道远啊。
想到这,他不禁叹了口气。
不过这印刷技术是什么,是跟书籍相关吗?
李世民来了兴趣,继续看着天幕的评论会不会出现相关内容。
“古代全国参加科举考试才十几万,现在全国高中生参加高考的人数就有五千万,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古代读书人有质量,现代有数量啊。2023届大学生1158万,研究生130万。”
“建国之初人口5亿,4亿文盲。50年代开始扫盲,10年扫盲一个亿。如今我们可以自豪的说,人口14亿,华夏文盲率不到3%。”
“九年义务教育啊,不上学犯法。”
“害,我大江城有个地方街道口知道吗?因为过了街道口,研究生多如狗,博士更是满街走。”
“最近几年,博士都因为太多,沦落到扫大街。”
“古代马车载重一般200公斤,五车就是1000公斤。按照每公斤竹简8000字来算。学富五车就是800万字。这阅读量,中学生轻松搞定。”
“今年刚考上清大,晒晒我的高中复习资料。[8米高书图]”
“恐怖如斯!我旦旦医学系献丑了。[一学期课本厚半米图]”
“华夏在短时间崛起,就是因为狠抓教育。”
“少年强则国强,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