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大清话事人 > 560 抛出一劳永逸的大计划,吴皇开口借款——4个亿~

560 抛出一劳永逸的大计划,吴皇开口借款——4个亿~

    560 抛出一劳永逸的大计划,吴皇开口借款——4个亿~ (第1/3页)

    臣子们发出一阵高过一阵的狂热欢呼,导致殿内温度急剧上升。

    明明已入秋,许多人的额头却挂满汗珠。

    他们的每一个毛孔都在疯狂地呐喊:

    改朝换代!!

    不过,也有少数冷静者将虔诚而略带琢磨的目光投向自己。

    比如国丈大人、财政大臣胡雪余。

    比如,经济大臣范京。

    他们俩心中琢磨着,陛下一直压制陆军进攻的节奏,人尽皆知。所以,北方如今的乱局到底是陛下所期待看到的?还是不愿看到的?

    北伐时,

    如何对待揭竿而起的农民起义军?

    如何安置数不清的流民?

    如何处置那些北方士绅?

    如何处置四九城的那一窝旗人?

    如何对待山东衍圣公家族?

    ……

    实际上,帝国朝堂内还有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南北权重。

    只不过,

    吴廷新贵九成以上都是南方人,所以没人会站出来呼吁让部分北方人进入朝堂,共商国是。

    人性使然。

    这个问题,目前不大,不过早晚会越来越大。

    李郁微笑着环视那一张张激动的脸庞。

    思绪,早飞到了九霄云外。

    中途休会。

    他召集部分重臣,范京、杜仁、胡雪余、林淮生、刘千、刘武、吴敖、范众默、黄文运~

    长条桌甚至没坐满。

    ……

    胡雪余说出了他的担忧:

    “陛下,臣担心北伐易,安置难。”

    所有人都沉默了。

    中原数不清的饥民,彻底混乱的秩序,要想解决无非是左手银子、右手火枪。

    主要是银子。

    先救灾,后恢复生产。

    李郁一锤定音:

    “必须要妥善安置,不论花多少银子,咬牙也要安置。帝国内部不能留下一个火药桶,否则帝国陆海军无法专心吃下南洋。”

    “不过寡人,突然有个大胆的想法。大乱之后,方可大治。既然乱了,干脆就抓住这个时机一劳永逸的解决中原人多地少的问题。”

    众人直勾勾盯着自己。

    李郁吐出 2个字:

    “移民。”

    ……

    听完详细计划,众大臣都被震惊了。

    陛下的举动简直就是削山填海,太疯狂了。

    先北伐,速推清廷。

    四面合围,肃清中原,恢复秩序,以武力勒令所有义军放下武器。

    先期依靠海运将小部分饥民安置到辽东半岛打前站。

    然后不间断的搞陆上迁徙,组织流民徒步越过山海关,最终迁移数量以千万计,时间跨度也很大。

    所有移民不分男女,出关后一概发给 80亩土地, 5~10年(根据纬度)之内不需纳粮。

    唯一条件是:移民必须终生定居关外。

    ……

    “诸位可有疑问?”

    “陛下之谋划宏伟壮丽,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充分表达了陛下的爱民之心。可臣担心国库无法支撑。”胡雪余满脸忧虑。

    “臣担心饥民们不愿背井离乡。”范京也一样担忧。

    “臣担心如此宏大的迁徙行动没有足够的下沉执行之人手。”黄文运也开口了。

    “臣担心关外苦寒,若移民一时无法建起完备的村寨开垦足够的荒田,寒冬一至,会难以预料。”范众默也难得的悖逆了一回。

    李郁将目光投向未曾开口的几人~

    林淮生:

    “陆军部服从陛下一切旨意。”

    杜仁脸色凝重:

    “臣认为或可优先在抚顺发展煤铁复合工业,反哺农业。”

    刘千低声:

    “干脆再等等,让脓疮自己炸开,倒逼饥民服从迁徙,朝廷的动员压力也小点。”

    吴敖:

    “臣是大夫出身,迁徙之前需要收治传染病患,同时大规模剃发消杀,以防不测。”

    ……

    午餐时间,参与朝议的 20余名各地巨商坐在了陛下的餐桌两侧,他们心情激荡、脸色红润、脚下发飘。

    翻遍史书,除了吕不韦可还有能和君王同桌饮酒之商贾?

    眼前的这一双竹筷,意义重大~

    李郁率先举杯:

    “为帝国的霸业,满饮此杯。”

    众人连忙一饮而尽,一杯半醉,两杯烂醉,三杯飘飘欲仙。

    李郁笑容满面:

    “诸位财神爷,寡人欲要做一桩大事然国库不支啊。”

    “陛下,小民愿捐输 50万两。”

    “小民捐输 60万两。”

    “小民愿捐 45万两。”

    一群人放下筷子,争先恐后的表达忠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