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试试就逝世! (第2/3页)
行。
想想先帝年间,当今天子启为储,一母同胞的弟弟刘武被封去了哪里?
梁国!
就算梁怀王没有坠马而死,只要先帝不易储另立——只要太子还是当今天子启,梁王之位,就必定是刘武的囊中之物!
原因很简单:只有一母同胞的手足兄弟,才能尽可能得到君王更多的信任。
自有汉以来,汉家始终有两个战略重镇级别的诸侯国。
一曰:赵;
二曰:梁。
赵国之所以重要,除了赵国位于燕、代这两个直接与草原接壤的戍边国‘身后’,对于汉家北墙的边防举足轻重之外,更重要的一点,便是赵王对燕、代、赵三国的战时指挥权。
这个权利,若是以最极端糟糕的情况考虑,便是只要有匈奴人出现在边墙——哪怕只有一骑,理论上,赵王也同样可以因此而尽发燕、代、赵三国兵马,却不必先请示长安。
在才刚平定不久的吴楚七国之乱中,赵王刘遂原本打的就是这个主意。
——和匈奴人约定好,由匈奴人派军队佯攻汉边,使赵王刘遂得以名正言顺的调发燕、代、赵三国边卒;
却并不北上御敌,而是南下与刘濞的吴楚大军主力汇合,一同攻打梁都睢阳。
作为交换,匈奴人可以得到完全没有军队设防的燕、代、赵三国,以肆意驰骋、劫掠数月。
这也就难怪天子启怒急攻心,不惜下令俪寄水淹邯郸,也非要攻破这座赵国古都了。
不能怪天子启心狠手辣;
实在是赵王刘遂的谋算,就算是比起汉奸走狗,也完全属于畜生中的畜生。
对燕、代、赵这三个戍边三国的战时指挥权,使得赵国自有汉以来,短短五十年不到的时间里,便得了个‘宗亲冢’的名号。
自汉家第一位刘姓赵王:隐王刘如意开始,单就是吕后,便先后杀了三任赵王——这三任赵王,还都是太祖刘邦的儿子。
接连杀死三位赵王之后,吕后终还是觉得赵王这个特殊、敏感的位置,由自家人做更安心些。
于是,赵王吕禄应运而生。
而梁国的特殊性,更是足以和赵国并称为汉家的‘内忧’‘外患’。
——赵国敏感,是有余其在北墙边防,即国防方面占据的重要地位;
而梁国敏感,却是因为梁国的存在,可以将关东宗亲诸侯,和汉家的基本盘:关中隔绝开。
同样是刚平定不久的吴楚七国之乱,将梁国的重要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为了确保梁国不出岔子,天子启更是弄出了个‘储君皇太弟’的概念;
也正是梁国——正是睢阳始终没有陷落,汉家才得以只花费三个月的时间,便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吴楚七国之乱。
或许有人会问了:既然梁国也这么重要——甚至比起关乎‘外患’的赵国,梁国这个涉及到‘内忧’的诸侯国,都明显还更重要一些;
怎么就没听说过吕太后,封了哪个子侄做梁王?
嘿;
可曾听闻吕太后,封了一个叫‘吕产’的子侄,为汉家的吕王?
猜猜吕产这个‘吕国’,是不是改了个名字的梁国?
再猜猜吕太后驾崩之前,将长安南、北两军的兵权,分别交给了哪两个人?
——南军给了吕(梁)王吕产,北军给了赵王吕禄……
梁、赵二国,自有汉以来,便始终是汉家不知该如何处置的敏感国。
不让其存在,那就不利于边墙防务,以及对关东诸侯藩王的防备;
但放任其存在,又会严重威胁到长安中央。
于是,汉家便走进了一场诡异的无限循环。
太祖刘邦封了自己的儿子,做汉家的梁王、赵王;
吕太后封了自己的子侄,做汉家的吕(梁)王、赵王。
到了吕太后驾崩,先帝入继大统,也还是第一时间封了公子刘揖为梁王。
——再怎么大权旁落,也好歹得把梁国扒拉进自己碗里,把关东那些个盘算着‘皇帝轮流做,啥时候到我家?’的亲戚们给防住!
至于涉及边墙防务的赵国,则由于先帝继位时,朝权由陈平、周勃等‘诛吕功臣’把控的缘故,而被还给了赵幽王刘友的儿子:刘遂;
无法干涉关于赵国的分封事务,先帝也只得捏着鼻子,为陈平、周勃等老臣‘还’赵国于刘遂做出正面评价——美其名曰:存亡续断。
而到了当今天子启这一朝,赵国,又即将要再次以现任天子的儿子做王了……
“这也不是个事儿啊~”
“难不成日后,长安每换个汉天子,邯郸就也要换一脉赵王?”
“还有王叔的梁国——吴楚乱平,诸侯宗亲被剔去爪牙,也没必要继续这么强大了吧?”
想着想着,余光瞥见两个弟弟伸长脖子,似乎是在等待自己的下文,刘荣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走了神。
回想起方才,自己提醒两个弟弟‘别急着把王宫造太好’,便也当即明白:此刻的玄冥二少,看向大哥刘荣的眼神,为什么会像饿狼般透着绿光……
“河间位于赵北,齐-赵接壤之地。”
“去了河间,老二要盯着点赵地的民论。”
“——郦寄、栾布水淹邯郸,赵人对长安朝堂,是颇有些微词的。”
“又赵国无王主政,老二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