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朕这一生,如履薄冰 > 第341章 考校

第341章 考校

    第341章 考校 (第2/3页)

不起眼的变故,就很可能将整场战争的走向,引向一个谁都不曾预料到的方向。

    所以,即便是如今汉室,或者说整个已知世界最完善、最面面俱到的战前规划模式:华夏朝堂的庙算,也从来不会对一场战争,做出完整的规划。

    好比过去这一场河套-马邑战役,汉家的庙算从来都没有说:第一步这样,第二步这样,第三步这样……倒数第二步这样,最后一步这样,然后完美收官。

    而是只给了一个大致的战略目标:马邑战场守住城池,拖住匈奴主力,河套战场尽可能夺取河套,并尽快站稳脚跟。

    至于具体的技战术,除了那两个准备已久,负责在大军渡河奇袭河套前搭桥的遂营都尉外,朝堂庙算都没有半点插手,而是将战时指挥权,完完整整的交到了前线将领手中。

    ——不是汉家的朝堂大方,愿意给将领自由发挥的空间;

    也不是刘荣神经大条,放着紧密的规划、预案不做,也要在如此重要的战役中‘听天由命’。

    这样做真正的原因就在于:完整的、过于详尽的战役预案,根本没有意义。

    举个极其简单的例子。

    还是过去这场河套-马邑战役,针对河套战场的部分。

    谁能想到汉军将士踏上河南地之后,非但没有引来驻守部族的疯狂反扑,反而还平白得了十几个部族的投效?

    再说马邑战场——包括刘荣,乃至程不识本人在内:谁又曾想过军臣想要回援河套的决心,大到连程不识弃守马邑,以整个代北地区为诱饵,都无法动摇分毫的地步?

    说到底:战争预案,越是详细,就越要考虑到多种可能性。

    而战争的走向,本身就有着无数种可能性。

    要想将每一种可能性都罗列出来,并逐一做出相应的准备、应对——也不是说完全不可能;

    而是这么做所需要的实力,将庞大到令人瞠目结舌的地步。

    换句话说:如果汉家真的有能力在一场汉匈大战中,对每一种可能性都做出针对性的准备,那依汉家的实力,这场仗很可能就打不起来,也根本没必要打。

    ——当你拥有航空母舰,而敌人却是只有弓箭、长矛的食人族时,你需要做战斗预案吗?

    不需要。

    你甚至根本不需要打这场战争,就能得到敌人的投降书。

    所以,无论是如今汉室,还是之后的历朝历代——但凡敌我双方势均力敌,就都很难做出过于详细的战争预案。

    顶天了去,也就是定一个大致的战略目标,而后对领兵将帅丢下一句:朕要这个结果,至于具体怎么做,就交给将军临机决断吧。

    临机决断,便是封建时代,对将官所提出的唯一要求。

    在这一点上做得越好,便能离‘旷世名将’的投降越近。

    因此,在过去,根本没人想过,也根本没人敢将太祖高皇帝身陷白登之围,归结为匈奴单于冒顿的全盘暗算。

    但在今日,卫青却提出了这个从来没人敢想的可能性。

    刘荣不理解,但大为震撼。

    同时,心底的好奇心,也被这位日后的长平侯、大司马大将军彻底勾起。

    “早在入宫后,自石渠阁拿出第一本兵书,交到卫中郎手中时,朕便曾与卫中郎探讨过。”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相比起面面俱到,步步先敌,还是临机应变更重要,也更现实一些。”

    “过往的每一场战争,以及每一部兵书,也都是在印证着这一点。”

    “既如此,卫中郎又何以口出狂言,说冒顿兵围太祖高皇帝,乃是早有预谋呢?”

    话虽带了些责问的意思,但刘荣的口吻中,却更多是带着好奇。

    刘荣很好奇,同时也很期待卫青,能为这个旷世骇俗的论题,给出一个怎样的解释。

    刘荣有种预感;

    自己,好像要身临其境——以一个‘当代人’的身份,亲眼见证历史上的长平烈侯,之所以能成为长平烈侯的成功之道了。

    对于刘荣的好奇,卫青显然也有所预料。

    实际上,刘荣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