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4章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与无为而治的必然 (第3/3页)
用大汉的人才为官员和顾问。
按理来说他们制定的这个目标是没有错误的,从大汉开启工业化时代之后,任何国家想要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生存下去,就要成为一个工业国,更加不要说刚刚经历了一场差点灭国战争的塞琉古国了。他们的危机感最强,进行工业化的意愿也是最强烈的。
但塞琉古的高层他们错就错在太心急,总是想要快速完成工业化,把自己的国家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工业国,最起码让匈奴人不敢入侵他们的国家。
刘如意执政的时候定下先均田,完成农村的改造,偿还债务,等没有外债了,也培养了一定的人才了,再从纺织业这样的轻工业逐步完善工业发展。
但刘如意制定的发展战略却不合塞琉古高层的心意,太过于保守,太过于缓慢了,光恢复期就10年,而且他们认为农业利润太差,而且农业也没有办法帮助他们保家卫国,他们需要的是钢铁,是把钢铁制造成火枪火炮的军工厂。
于是在这些塞琉古国高层据理力争下,他们还制定了建设一个五十万吨钢铁,和能年产5万火枪,300门火炮的军工厂。
但刘如意不同意,这样一个重工业区费钱财要超过三十亿,根本不是现在的塞琉古国可以承受的,塞琉古国也缺乏足够的工业人才,他们是后发者,制造钢铁的成本肯定会比其他工业国更高,这些生产出来的钢铁只能本国使用,但塞琉古国消化不了每年50万吨的产能,缺少足够多的市场,一开始就上马如此大的项目,容易造成巨大的浪费,而且匈奴两分之后,塞琉古国的军事压力没有那么大,不需要这样激进。
只可惜刘如意的意见没有得到塞琉古国元老的认可,他们还是又想办法在全球钱庄借贷了一笔钱,开始按照自己的计划建设钢铁厂。
而结果也不出刘如意的所料,塞琉古国的工业历史太短暂了,只有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而且安条克四世培养的工业人才,死的死,逃的逃,留在本土的寥寥无几,他们几乎要重新培养人才,而偏偏塞琉古的高层,一上手就是地狱难度等级。
这个钢铁厂从最开始建设就出现各种事故,建设的工期一拖再拖,成本也变得越来越高,本来他们还打算建设军工厂的资金,结果全部都消耗在这个钢铁厂上了。三年时间钢铁厂都不能进行生产。
这个时候塞琉古国的高层才意识到自己小看工业生产了,但他们已经没有办法了,钱已经出去了,但钢铁厂却还没有建设出来,这个工程要是烂尾,塞琉古国三十亿钱就要成为他们的学费了。
这个时候他们只能再次看向刘如意了,求他想办法拯救这个工厂。刘如意无可奈何的接手这个烂摊子,他减小了钢铁厂的规模,弄出一笔钱请大汉的大匠来做总工程师,同时从军队当中退役一批士兵为工匠,对他们进行培养,一年后这个钢铁厂终于可以出铁了,当年产能也比他们当中设计的小很多,年炼铁只有十万吨,品质还不尽如人意,只能打造农具,供本国使用。
而钢铁厂事件还只是刘如意在塞琉古国解决的麻烦之一,塞琉古国的高层没有太多政治经验,治理国家喜欢想当然的贪大求全,反而容易欲速则不达,好心办坏事的交学费。
就像是塞琉古国最重要的出口项目,塞琉古国的高层为了早日偿还债务,命令地方官员大规模的扩张种植面积,以此增加收入来增加外汇。
但对很多塞琉古国的农户来说他们都没有见过,自然也不知道的习性,塞琉古国官员强制农户种植,又不提供农业技术人才来指导,这些的产能了了,反而是影响了本国粮食种植,造成了地方大规模的粮食短缺,甚至出现饿死人的事件。
还是刘如意发现的早,通过炎洲都督府和希腊等大同会关系,购买了一批粮食,才缓解了塞琉古国内大规模饥荒,但也因为这样,塞琉古国债务没有减少多少,因为购买高价粮的关系,反而增加了债务。
经过几次得不偿失的政治运动之后,塞琉古国的高层也交够了学费了,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都听刘如意的话,他们的债务这才缓慢的减少了。
而刘如意看着战友这样有这些拙劣的表现,他才恍然意识到,当年太上皇建立了大汉之后,开国前20年为什么会选择黄老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更是三令五申,严禁汉吏胡乱伸手,敢违反政令的,不管是元老功臣,都会受到太上皇的强力处罚。
原来太上皇早就知道大汉的这些功勋元老并没有多少理政的经验,只要他们不胡乱施政,百姓自己就可以恢复元气,但要是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治理地方,就会出现塞琉古国现在的事情。
20年之后,大汉的汉利都有一定的处理政务经验了,大汉才重新改变政策,全面推行工业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