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67章 超长待机司马懿

第267章 超长待机司马懿

    第267章 超长待机司马懿 (第2/3页)

马懿:天下之大,却没有我的藏身之地。

    此刻的他,由于早已经暴露,不得不带着一家老小四处逃亡。

    他尽管是有取而代之的雄心壮志,但也仅仅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远远没有到付诸实践的地步。

    曹家的三代君主都是英明的,他哪怕想要搞小动作也不敢。

    甚至他都已经放弃了心中的雄心壮志,哪里能料到曹家三代君主死得太早了,这才重新给了他取而代之的希望。

    只是有些可惜,还没来得及准备做些什么,他之后的所作所为就被天幕公之于众了,以至于如今不得不东躲西藏。

    “起初申仪久在魏兴郡,专权擅势,擅自借皇帝名义刻制印信,私相授予。”

    “孟达被杀之后,申仪自生疑虑。”

    “当时各郡郡守见司马懿克敌制胜,纷纷奉礼祝贺。”

    “司马懿听之任之,并让人向申仪暗示。”

    “申仪只好前来祝贺,司马懿乘机将他收押,送往京师。”

    “司马懿回京后,曹叡问他,吴、蜀都该讨伐,应该先从何处着手?”

    “司马懿回答说,吴国认为我们不习惯水战,所以才敢散居东关要攻打敌军。”

    “一定要扼住敌军的咽喉而撞击他们的心脏,夏口、东关就是吴军的心喉。”

    “如果在陆地上攻打皖城,引孙权的兵马东下,再派水师攻向夏口,趁虚而入一定能大破吴军。”

    “曹叡对他的看法深以为然,再命司马懿屯兵宛城备战,而后命司马懿进逼江陵。”

    “贾奎、满宠、徐志等四军从西阳进逼东关,曹休进逼宛城。”

    “但大司马曹修孤军深入接应炸降的吴将周防,在石亭被陆逊伏击大败。”

    “公元230年,魏明帝升司马懿任大将军,加大都督,假黄越,与大司马曹真一起伐蜀。”

    “司马懿从西城开拓道路,水路并进,沿着绵水逆流而上。”

    “直达渠忍,攻克新丰县,驻军单口后遇大雨班师回朝。”

    “公元231年,诸葛亮率军第四次北伐,包围岐山贾寺、魏为平部,并以木牛流马运输粮草。”

    “魏明帝派司马懿西驻长安,都督雍、梁二州诸军事,统领车骑将军张和、后将军飞耀、雍州刺史郭怀等讨伐诸葛亮。”

    “此战中,司马懿击败了诸葛亮,斩俘虏万计。”

    “军师杜喜等人预计诸葛亮第二年麦熟时还会入侵,建议趁冬天调运粮草,解决陇右粮少问题。”

    “司马懿则认为,诸葛亮两次出祁山、一次攻陈仓,都受挫而反。”

    “即使以后诸葛亮还会出兵,将不再攻城。”

    “而是寻求野战,地点必在陇东,而不会在西侧。”

    “诸葛亮常以粮少为恨,回去后必然广积粮草。”

    “我估计没有三年的积蓄,诸葛亮是不会贸然出兵北伐的。”

    诸葛亮:不得不说,司马懿的军事智慧在我之上。

    尽管司马懿最后违反誓言搞政变,如今已是声名狼藉。

    但他却不得不承认,司马懿的军事才能不弱于他,甚至要超过他。

    司马懿这个对手令他敬佩的同时,也令他不耻。

    如此大忠大奸之人,却是他生平仅见。

    不过现如今司马懿已经成了丧家之犬,没有一个势力会接纳他。

    如此一来,倒是给他省了不少事。

    没有了司马懿这个敌人的阻拦,曹魏等同于断了一臂,这对他们蜀汉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甚至于,他有信心改写历史,统一天下,匡扶汉室。

    “三年后,公元234年,诸葛亮率军十万出斜谷伐魏,进驻渭水之南。”

    “司马懿率军渡渭水,背水驻堡垒阻击,而诸将想在渭北与诸葛亮隔水相持。”

    “司马懿说,百姓积聚的粮食财物都在渭南,这是必争之地。”

    “于是渡渭水,背水扎营。”

    “诸葛亮数次挑战,司马懿军坚壁不出,于是诸葛亮便派人给司马懿送去女人的服装。”

    “司马懿大怒,上表请战。”

    “曹叡不许,并派人持节来做司马懿的军师,以节制他的行动。”

    “之后诸葛亮一来挑战,司马懿就要带兵出击。”

    “使者便持节立于军门,司马懿便不出兵。”

    “诸葛亮见对姜维说,司马懿本来就不想打。”

    “之所以上表请战,就是为了军队的士气。”

    “将在军中,君命有所不受,怎么可能千里上奏请战?”

    “司马懿的弟弟司马孚也来信问前线军情,司马懿回信说,诸葛亮志向远大,却没有机会,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

    “虽领军十万,但已经落入我的谋划中,打败他是必然的。”

    “魏、蜀两军相持了百余日,诸葛亮病逝于军中。”

    “蜀军撤退,司马懿出兵追击。”

    “蜀将杨仪返旗鸣鼓,作出要回击的样子。”

    “司马懿以穷寇莫追收军退回,于是杨仪结阵而去。”

    “而后司马懿来到诸葛亮的营寨,获得了许多粮草、兵马和军书秘籍。”

    “便知诸葛亮已死,并感叹诸葛亮是天下奇才。”

    李靖:司马懿这个老贼,自己遗臭万年也就算了,却是害苦了我。

    他虽然是大唐战功赫赫的军神,但却落得如今进退两难尴尬的境地。

    而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司马懿这个老贼害的。

    陛下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时候,他选择作壁上观,没有参与两兄弟之间的斗争,就已经惹得陛下有些不悦了。

    也正因为站队问题,陛下对他有些意见。

    他也非常自觉的低调,平时也不会结交他人,以免引起陛下疑心。

    想他都一大把岁数了,都没有几年可活了,可陛下依旧对他防范心慎重。

    造成这个结果的,就是司马懿这个老贼害的,开了一个极其恶劣的先例,以至于连累了他。

    “公元238年,司马懿率军讨伐辽东公孙渊。”

    “公孙渊以辽水南北几十里坚壁而守,阻击魏军。”

    “司马懿声东击西,先在南线多张旗帜假装攻打,吸引敌人,而以主力隐蔽渡过辽水。”

    “渡过辽水后,不攻打敌人,而向湘平进军。”

    “众将不解,问其原因。”

    “司马懿说,敌人筑起高堡垒,就是想让我们攻城。”

    “如果攻城正中其计,现在我们直指襄平,攻敌所必救。”

    “这样他们就会非常害怕,不得不与我们交战。”

    “敌人在恐惧中跟我们交战,必然失败。”

    “接着整军前进,敌军果然出来阻击。”

    “司马懿指挥魏军回击,大破敌军,三战皆胜,于是乘胜包围了襄平。”

    “恰逢连绵大雨,辽水暴涨,平地数尺。”

    “魏军恐惧,诸将也都想着迁军营。”

    “但司马懿不允,并斩杀了主张迁军营的张晋,军心才安定下来。”

    “诸将请求出击,司马懿仍然不允。”

    “朝廷听说雨大敌强,不少人请求召唤司马懿。”

    “魏明帝却说,司马懿临危制变,生擒公孙渊指日可待。”

    “果然雨停后,魏军完成了对襄平的包围,昼夜强攻。”

    “公孙渊派使者投降,司马懿斩杀来使。”

    “公孙渊欲从城南突围,司马懿纵兵击破其军,公孙渊战死在凉水边上。”

    “入城后,司马懿下令屠杀十五岁以上男子七千多人,又把公孙渊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斩首,而后班师回朝。”

    “此战也彻底解决了困扰曹魏多年辽东问题,自此辽东地区直接归于曹魏统治。”

    “原本朝廷让司马懿往镇关中,有诏书召他火速回京。”

    “三日之间,诏书五至。”

    “见到诏书后,司马懿大惊。”

    “于是乘追风车昼夜兼行,从白屋到京城,四百多里一夜而至。”

    “见到魏明帝后,曹叡拉着司马懿的手,看着太子说。”

    “终于在临终前看到你了,现在托孤于你也无所遗憾了。”

    “当天魏明帝曹叡去世,太子曹芳即位,年仅八岁。”

    “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爽一起受遗诏辅佐少主,司马懿任侍中、持节,都督中外诸军,录尚书事,和曹爽各统精兵3000人,共执朝政。”

    嬴政:曹家的这些君主也太短命了吧,也难怪引起了司马懿的觊觎之心。

    他在感叹曹家帝王短命的同时,也不得不佩服司马懿太能活了,硬生生的熬走了曹家三代。

    看来,活得长久才是最大的优势。

    不管是曹操,还是曹丕,又或是曹叡,都不是昏庸之辈,完全可以镇住司马懿。

    哪怕司马懿再有野心,只要这三代君主在世,司马懿就不敢有丝毫的异动。

    只是有些可惜,这三代君主就没有一个长命的。

    或许这就是天意吧,硬生生给司马懿创造了造反的最佳土壤。

    “曹爽想要排挤司马懿,想让尚书奏事先通过自己,以便专权。”

    “于是向天子进言,改任司马懿为大司马。”

    “但朝臣们认为以前的大司马有好多都死在任上,很不吉利,于是任命司马懿为太傅。”

    “公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