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274章 神将陆逊

第274章 神将陆逊

    第274章 神将陆逊 (第2/3页)

己知彼,能准确捕捉战机,出奇制胜。

    而且陆逊大获全胜后,又适时停止追击。

    使曹魏无机可乘,战略全局运筹周密,堪称用兵奇略。

    陆逊虽说在防御战较为沉稳,但在进攻战时则表现的较为保守。

    石亭之战时,朱桓曾建议用自己的部队断路,使得曹休投降。

    吴军可以借机乘胜长驱直入,攻取寿春,割据准南。

    但陆逊认为不可,结果这个决议就没有实行。

    “公元221年秋七月,刘备自率诸军攻打孙权。”

    “孙权派遣南郡太守诸葛瑾向刘备求和,但刘备不听诸葛瑾的劝告。”

    “当时东吴人谣传诸葛瑾私下派人暗通刘备,陆逊向孙权上奏表示诸葛瑾并无此意。”

    “公元222年,蜀汉中王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率军进攻吴国西部边界。”

    “孙权任命陆逊为大都督,率领朱然、潘璋等五万人抵御刘备。”

    “刘备从巫峡、建平到夷陵地界,连续扎下几十座营寨,并用金银锦缎和官爵赏赐来诱惑各个少数民族军队。”

    “另外派遣将军冯习为大督,张南为先锋,辅匡等各为别督,命令吴班率领几千兵马在平地扎营挑战吴军。”

    “东吴诸将都想迎战吴班,但陆逊以蜀军有诈为由阻拦,后刘备果真率领八千伏兵从山谷撤出。”

    “陆逊在刘备撤军之后,向孙权上奏表示夷陵战略位置的重要性,并陈述刘备排兵布阵的失误之处和必败的结果。”

    “后诸将都认为主动出击刘备对己方不利,但陆逊决定先出兵攻打刘备的一处营寨。”

    “虽未占到蜀军的便宜,却使其研究出对抗蜀军的计策。”

    “于是陆逊命令手下的将士每人手持一把茅柴,点上火扔向蜀军营寨。”

    “火势变大之后陆逊率全军进攻,斩杀蜀将张南和蛮王沙摩柯,攻破四十多座蜀军营寨。”

    “刘备的部将杜路、刘宁等人迫于形势,不得不投降陆逊。”

    “刘备登上马鞍山排兵布阵,陆逊则督促诸军从四面围困。”

    “蜀军顿时土崩瓦解,伤亡士卒多达万人。”

    “刘备趁着夜色逃离战场,只有驿站的士卒将士兵留下的铠甲等物烧掉以阻挡追兵,刘备这才进入白帝城修整。”

    “蜀军的战船、武器、物资等损失殆尽,军中士卒的尸体拥塞江面而随波漂流,而刘备也为自己被陆逊所击败而感到惭愧。”

    “当初,东吴安东将军孙桓率领别部在夷道攻击刘备前锋却被刘备围困。”

    “孙桓向陆逊求救,但陆逊以孙桓士气旺盛和城池坚固为由拒绝救援。”

    “后来刘备战败而孙桓果然得救,称赞陆逊带兵调度有方。”

    “后孙权因陆逊宽宏大量和忍辱负重而加拜其为辅国将军,领荆州牧,改封江陵侯。”

    苏轼:为了完成重任而忍受一切屈辱,忍辱负重这个成语的来源正是三国时期陆逊的历史典故。

    夷陵之战前夕,孙权任命当时年纪尚轻的陆逊担任大都督在夷陵抵抗刘备。

    当时诸位将领,或是孙策时期的旧将,或是宗室贵戚,自负看不起陆逊,对陆逊的号令从来是虚与委蛇。

    对此陆逊表示自己虽然是个书生,但主公孙权愿意任命自己为都督,并委屈诸将来听从指挥。

    是因为认为自己还有一些长处,能够忍受这样屈辱承担重任的缘故。

    之后陆逊责令诸将不可再轻视自己,众将虽然依旧不服,但也有所收敛。

    等到刘备被打败,计谋大多出自陆逊本人,众将这才心悦诚服。

    “刘备逃亡白帝城后,东吴将领徐盛等人纷纷上书请求乘胜追击并擒获刘备。”

    “孙权没有表明态度,于是询问陆逊的意见。”

    “陆逊与朱然、骆统三人认为曹丕现正大规模集结军队,表面上托辞帮助吴国讨伐刘备。”

    “但实际上居心叵测,而吴军应该谨慎起见而断然撤兵。”

    “没过多久,魏军果然出击使得东吴三方面受敌。”

    “公元223年,刘备退守白帝城后不久病逝。”

    “刘禅承袭皇位,而由诸葛亮主持朝政,蜀国打算和孙权商议和谈。”

    “孙权根据具体的情况让陆逊告知诸葛亮相关事宜,并将刻好的孙权印玺放置在陆逊的居所。”

    “孙权每次与刘禅和诸葛亮往来的书信,都经常出示给陆逊查看,有不适当的地方就令其更改再以印封行。”

    “公元226年,陆逊以治所粮食较少为由,上奏孙权请求令诸将增加耕地农田。”

    “同年十月,陆逊就相关事宜上奏孙权劝谏其减轻刑罚和赋税,施以德政。”

    “孙权为此专门下诏令有关部门草拟法规条文,并派遣郎中拿给陆逊和诸葛瑾。”

    “表示如果他们二人有认为不适当的地方,可以允许他们自行修改或增补。”

    “公元228年,孙权令鄱阳太守周鲂诈骗魏国大司马曹休。”

    “曹休果然中计进军皖县,孙权于是征召陆逊赐以黄钺,任命其为平北大都督迎击曹休。”

    “曹休发觉受骗后感到耻辱,自恃兵马众多精良要和陆逊交战。”

    “陆逊自领中路军,令朱然、全琮率领左右两翼军队,三路并进冲散曹休的伏兵。”

    “往北尽力追击败逃的敌人,径直赶到后斩杀俘获一万多人,缴获牛、马、骡、驴等车一万辆。”

    “将魏军军用物资、兵器抢掠一空,曹休败退后发背疽而死。”

    “吴军各军整顿过武昌,孙权命令左右侍从用御伞遮护陆逊出入宫殿大门。”

    “凡是赐予陆逊的东西,都是御用的上等珍品,其时没有谁能同此相比。”

    赵匡胤:陆逊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社稷之臣,还是一位有着宽宏大量的高尚人士。

    刘备天下称雄,被曹操和孙权所忌惮。

    而陆逊正值盛年,威名并没有显现,但却能将刘备打败。

    他既感叹陆逊精奇的谋略,又赞叹孙权用人得当,所以才能够成就大事。

    之后陆逊忠诚至极,为国家忧虑乃至最后亡身,而这正是社稷之臣的表现。

    陆逊为人很沉稳,擅长深思熟虑,只要是筹划过的事情没有一次不应验的。

    根据他的了解,有一次陆逊对吴国的重臣诸葛恪说。

    自己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人一定尊重他,见到比自己地位低的人一定扶持他。

    而陆逊批评诸葛恪盛气凌人,气势侵犯到地位在诸葛恪之上的人,又轻蔑地位在诸葛恪之下的人。

    诸葛恪不听陆逊的劝告,最后果然被杀。

    还有陆逊在早年任职期间,会稽太守淳于式向孙权上奏。

    表示陆逊违法征用百姓,打扰当地的社会治安,孙权于是召陆逊询问情况。

    陆逊之后到达都城,言谈举止之间称赞淳于式为政绩良好的官吏。

    孙权对此感到不解,淳于式向自己陈述陆逊的不是,但陆逊却极力推荐此人,于是询问陆逊原因。

    陆逊认为淳于式这是为百姓着想,因此向孙权控告自己。

    但如果陆逊自己再诋毁淳于式以混淆孙权的视听,这种不好的风气绝不能助长。

    孙权听后称赞陆逊之言是智者说出来的话,宽宏大量的举动一般人做不到。

    这种宽宏大量的胸襟,连他也敬佩不已。

    “公元229年,陆逊被任命为上大将军、右都护,并令其辅佐留在武昌的太子。”

    “掌管荆州和豫章三郡政务,处理和督察军国大事。”

    “在武昌辅佐太子期间,陆逊严厉批评建昌侯孙虑在堂前建造斗鸭栏的享乐行为,敦促其勤学经典。”

    “当面将军纪松弛的孙权亲信、射声校尉孙松的手下施以刑罚、剃光头发。”

    “陆逊虽在外任职,但心系朝廷时政。”

    “陆逊向孙权上疏陈述时事,表示应当减轻刑罚,宽待小错以安定百官的情绪。”

    “并提拔任用没有大错的贤良人士,以帮助东吴完成大业。”

    “公元232年十二月,陆逊引兵攻打庐江。”

    “但魏将满宠认为庐江城不易攻取,反而整军前赴杨宜口,陆逊获悉后连夜撤军。”

    “之后,孙权打算派遣部队前去夺取夷州及珠崖,派人咨询陆逊的意见。”

    “但陆逊上书以人口损失减少为由反对,并建议孙权韬光养晦、放宽赋税。”

    “依靠团结民力和道义鼓舞来平定天下,结果孙权不听陆逊的劝告依然征讨夷州而败北。”

    “公元233年三月,孙权派遣兵马万人,并备足礼品封公孙渊为燕王。”

    “但在同年十二月,公孙渊将张弥、许晏等人斩杀,俘获东吴将士一万余人,被魏明帝拜为大司马,受封乐浪公。”

    “孙权获悉公孙渊背叛盟约后打算前往征讨,陆逊上疏表示公孙渊的行径可恨但不至于兴师动众前赴讨伐。”

    “陆逊建议孙权以强敌魏国为主,不给敌人以可乘之机,孙权采纳陆逊的意见而退兵。”

    乾隆:东吴人才,周瑜之后,首推陆逊,大战时态度沉着镇静,实在是不能够超越。

    陆逊为人朴素勤俭,生活知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