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324章 兵家鼻祖孙子

第324章 兵家鼻祖孙子

    第324章 兵家鼻祖孙子 (第2/3页)

然而尽管孙武三令五申,宫女们口中应答,内心却感到新奇好玩。”

    “她们不听号令,捧腹大笑,队形大乱。”

    “孙武执意杀掉了两位美姬队长,任命两队的排头充当队长,继续练兵。”

    “当孙武再次击鼓发令时,众宫女前后左右,进退有度,摸爬滚打,全都合乎规矩,阵形十分齐整。”

    “孙武传人请阖闾检阅,阖闾因为失去爱姬,心中不快,于是托辞不来。”

    “孙武便亲见阖闾,对斩杀两位美姬的行为解释一番。”

    “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

    “对士卒一定要威严,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听从号令,打仗才能克敌制胜。”

    “听了孙武的一番解释,吴王阖闾怒气消散,便拜孙武为将军。”

    “通过孙武的严格训练,吴军的军事素质有了明显提高。”

    曹操:我看了那么多兵书战策,孙武的《孙子兵法》是最印象深刻的。

    《孙子兵法》是中华历史上最早的兵书,被誉为兵学圣典。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本军事著作,它背后蕴含的思想和理念,对如今的政治和军事都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这才是他依然要学习《孙子兵法》的原因。

    比如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非善之善者也。

    之所以说百战百胜不好,是因为如果战争的目的就是战胜对方。

    那我们的视野就会局限在如何赢得战争上,而忘记了战争的本质是为了避免更多的战争。

    战争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真正的目的本身。

    春秋时期,吴国军队大败楚军,占领了楚国都城,孙武也因此一战成名。

    但《孙子兵法》在春秋时期并不出名,《孙子兵法》是在之后的战国才开始流传开来的,并逐渐成为了历代帝王将相必读经典,很多历史名人都对它有极高的评价。

    《孙子兵法》之所以能广为流传,影响至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历史上非常多人曾经给它注释。

    他也如此,由于世人并不掌握孙武的思想本质,所以他写了注解。

    这些注释对于后人研究、理解和推广《孙子兵法》都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很多人对《孙子兵法》有误解,以为是一本蕴含了很多奇谋诡计的秘笈,读了它就可以无往不利。

    但其实《孙子兵法》中讲的很多都是浅显易懂的道理,可能正是因为看起来太简单了,以至于世人总觉得其中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被发现。

    但正所谓大道至简,简单的道理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

    “公元前512年,阖闾、伍了胥和孙武,指挥吴军攻克了楚国的属国钟吾国、舒国。”

    “这时阖闾头脑发热,想要长驱直入攻克楚国国度。”

    “孙武认为这样做不妥,便进言劝诫吴王阖闾。”

    “楚军是天下的一支劲旅,非舒国和钟吾国可比。”

    “我军已连灭二国,人疲马乏,军资消耗。”

    “不如暂且收兵,蓄精养锐,再等良机。”

    “吴王听从了孙武的劝告,下令班师回国。”

    “伍子胥也同意孙武的主张,并向吴王献策。”

    “人马疲劳,不宜远征。”

    “不过,我们吴军也可以设法使楚人疲困。”

    “于是伍子胥与孙武共同商订了一套疲困楚人的计策,即组成三支劲旅轮番袭扰楚国。”

    “当吴国的第一支部队袭击楚境的时候,楚国见来势不小,便全力以赴,派兵迎击。”

    “待楚军出动,吴军便往回撤。”

    “而楚军返回驻地时,吴国的第二支部队又攻入了楚境。”

    “如此轮番袭击,弄得楚国连连应付吴军,人力物力都被大量耗费,国内虚空,楚人纷纷叛离。”

    “吴国却从轮番进攻中抢掠不少,在与楚国对峙中完全占据上风。”

    “公元前506年,楚国攻打已经归附吴国的小国蔡国,吴军因此有了伐楚的借口。”

    “阖闾和伍子胥、孙武指挥训练有素的三万精兵,乘坐战船,直趋蔡国与楚国交战。”

    “楚军见吴军来势凶猛,不得不放弃对蔡国的围攻。”

    “收缩部队,调集主力,以汉水为界,加紧设防,抗击吴军的进攻。”

    “不料孙武突然改变了沿淮河进军的路线,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趋楚国要地。”

    “伍子胥疑惑询问孙武,吴军擅长水战,为何要从陆路进军。”

    “孙武回应用兵作战,贵在神速。”

    “应当走别人料想不到的路,以便打它个措手不及。”

    “逆水行舟,速度迟缓,楚军必然乘机加强防备那就很难破敌了。”

    “伍子胥听完之后,连连点头称赞。”

    “就这样,孙武在三万精兵中选择了强壮敏捷的三千人为前阵,身穿坚甲,手执利器,连连大败楚军。”

    “吴军攻入楚国的国都,楚昭王带着妹妹仓皇出逃。”

    “孙武以三万军队攻击楚国的二十万大军,获得全胜,创造了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然而,越国乘吴军伐楚之机进攻吴国,秦国又出兵帮助楚国对付吴军。”

    “这样,阖闾不得不引兵返吴。”

    “此后,吴又继续伐楚,楚为免亡国选择迁都。”

    刘彻:吴国消灭钟吾国和舒国后,伍子胥提出疲楚误楚的策略就有《孙子兵法》的思路。

    具体为强而避之、佚而劳之,然后攻其不备出其不意,最后乱而取之。

    伍子胥就是利用疲楚误楚这一策略,整整骚扰楚国六年。

    用兵本就是诡诈之道,所以能却假装不能,准备用兵却假装不用。

    靠近敌人却让敌人觉得你还远,远就让敌人觉得你已靠近。

    敌人贪利就利益诱惑来取胜,敌人混乱就抓住时机消灭敌人。

    敌人实力雄厚就要戒备做好充足准备,敌人强大就暂时避开,敌人易怒就故意挑逗他。

    敌人小心谨慎就要让他骄傲,敌人休整好就要让他们疲劳,团结一致就要离间关系。

    在敌人没有准备好就去攻击他,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和地方攻击他。

    这就是用兵胜利的道理,是事先不可传授的。

    其实这是孙武的攻心之术,无论什么时候、什么战场,都可以作为一种思路去使用。

    吴国三万大军攻打楚国,就是运用了孙武因粮于敌的计策,这才很快攻入了楚国国都。

    三万吴军千里奔袭,食物的获取在《孙子兵法》作战篇中阐述了作战思路。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故军食可足也。

    善用兵的将领,不多次征兵,粮草不可多次转运。

    在战争中,取他国的物资作为补充,食用敌人的粮食来维持作战,故而军队粮食足够了。

    这是一个很实际的作战思路,这也要取决于兵贵神速,快速出其不意拿下,不然被敌人带走或烧毁就非常被动了。

    在整个孙武的军旅生涯中都是在践行《孙子兵法》,可以说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验证真理。

    “孙武在帮助阖闾西破强楚的同时,计划征服越国。”

    “公元前496年,越王去世,新即位的越王勾践年轻,越国国内不大稳定。”

    “阖闾听说后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便不听孙武等人的劝告,不等准备工作全部就绪,便仓猝出兵,想要击败越国。”

    “不料,勾践整顿队伍,主动迎战,两军相遇于吴越边境。”

    “勾践施展巧计,派死刑犯首先出阵,排成三行。”

    “把剑放在脖子上,一个个陈述表演后,自刎于阵前。”

    “吴国士兵不知那些人是罪犯,既然看得忘了神,傻了眼。”

    “越军乘机发动冲锋,吴军仓皇败退,阖阊也伤重身亡。”

    “阖闾去世后,由太子夫差继承王位。”

    “孙武和伍子胥整顿军备,以辅佐夫差完成报仇雪耻大业。”

    “公元前494年春天,勾践调集军队从水上向吴国进发,夫差率十万精兵迎战。”

    “在孙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