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448章 范文正公范仲淹

第448章 范文正公范仲淹

    第448章 范文正公范仲淹 (第2/3页)

    “宋仁宗于是意识到了问题,派范仲淹负责赈灾工作。”

    “范仲淹不仅打开官仓赈济百姓,还将灾民用于充饥的野草带回朝廷,以作为劝王公贵族戒除骄奢之风的警示。”

    “宋仁宗历来与皇后郭氏关系不睦,在一次后妃之间的争端中,郭皇后不慎误伤了宋仁宗。”

    “时任宰相的吕夷简因与郭皇后在政治上有过过节,所以乘机协同内侍等人一起向气头上的宋仁宗进言废后。”

    “消息传出,群臣普遍对此表示反对,范仲淹也向皇帝进言。”

    “但因为吕夷简事先命令管理奏疏的单位不把范仲淹的奏疏递交,使得范仲淹的上奏没有成功。”

    “范仲淹于是干脆连同御史等十余人跪在殿外请求仁宗召见,仁宗拒绝见面,派吕夷简出来解释废后,结果被范仲淹当庭驳斥得哑口无言。”

    “第二天范仲淹本准备在早朝后再次在百官面前与吕夷简辩争,却被一纸诏书当庭贬至睦州任知州,其余参与劝谏的大臣也也或贬或罚,无一幸免。”

    “宋仁宗景祐元年,外放的范仲淹被调任为苏州知州。”

    “上任之时恰逢水灾,范仲淹立刻组织民众疏通河渠、兴修水利,将泛滥的太湖水引导入海,成功解决了水患。”

    李清照:影响范仲淹一生的两句话,一句升官,一句贬官。

    苦尽甘来终中举,折桂登科世无双。

    以为科举高中的范仲淹,一定是从此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可苦难并没有就此远离他。

    少年范仲淹由于不被范氏认可,参加科举考试之时还是不能回归本名,只能以朱说一名高中科举。

    高中的范仲淹想要认祖归宗,找回姓氏却依旧遭到拒绝。

    时值北宋官场黑暗时代,由于没有高官提携依靠,满腹才华的范仲淹却被授予安徽广德县城掌管狱讼的无品小官。

    面对家族的离弃和官场上的不公,范仲淹并没有被打倒。

    他反而挺起精神,努力工作,更是扛起继父朱家的责任,将半生凄苦的母亲接到自己身边照顾。

    更将自己的幼弟们全都送去书院读书,彼时范仲淹的继父朱文翰已去世。

    范仲淹虽初入仕途却办案公允、刚正不阿,即使因为官微言轻和上司产生争执时。

    也能坚守初心,形成了广德县刑狱诉讼一派清明的景象。

    范仲淹初到广德县,发现此地文化教育落后。

    于是自掏腰包聘请名士,开院教学,提倡读书。

    使广德县文风渐盛,从一个进士都没有到进士辈出。

    后来范仲淹又调任江苏东台县做盐仓监官,负责监督淮盐的贮运、税收、专卖等工作。

    本来又是一个品级低微的小官,只需做好分内工作就可,可范仲淹却心忧天下。

    到任不久后,范仲淹就发现海堤年久失修。

    每次大潮一来,盐场、农田、房屋都被海水淹没,百姓们流离失所甚至死伤无数。

    于是范仲淹多次上书请求修筑海堤,并毅然的接下这一利国利民的重任。

    修筑海堤随时会面临被潮水吞噬的风险,但是范仲淹反而向险而行。

    他亲自勘察海岸,亲自带领民工劳作,最终海堤重修成功。

    历经雨雪冰雹、酷暑寒冬乃至多次吞人性命的海水大潮,海堤最终修筑完成。

    海堤边的农民和盐民也终于恢复了生产,曾外出避灾的百姓也能得以重返家园,回归安宁生活。

    为了感谢范仲淹帮助自己恢复家园和安宁的生活,当地的老百姓都称海堤为范公堤。

    甚至有的灾民将自己改姓为范、为范仲淹设立长生祠。

    身为人子,范仲淹照顾母亲,抚爱幼弟,身为人臣。

    范仲淹虽官阶低微却不改心忧天下其志,为百姓固守家园,开一地学风,培养人才。

    这就是范仲淹,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他还开辟自己在苏州的居所南园之地为郡学,广泛传播文教。”

    “范仲淹再度被调回京城,先被任命为国子监通判,后来又被升为吏部员外郎。”

    “在权知开封府期间,范仲淹在京城开封府大力整顿官僚机构,革除弊政。”

    “他断案如神,使得整个京师氛围焕然一新,治理得井井有条。”

    “范仲淹因不满宰相吕夷简独断专行、把持朝政、培植党羽、扶持自己势力的行为,再度与之爆发冲突。”

    “他写出四篇奏章,对于吕夷简的用人规则提出了尖锐的批评。”

    “并劝谏宋仁宗制定官僚任免制度,亲自掌管官吏的升迁任免之事。”

    “吕夷简则坚持不认错,反过来攻击范仲淹越职言事,并且宣称范仲淹有勾结朋党的行为。”

    “双方的争端愈发扩大,范仲淹向宋仁宗进献《百官图》,并对吕夷简的言行进行批评和反驳。”

    “由于言辞过于激烈,再度触怒了宋仁宗,因而被罢黜,外放到饶州任知州。”

    “发生在景祐年间的这场朝堂争端影响颇大,尽管范仲淹并未组织朋党。”

    “但因他道德高洁,才名出众,在朝堂之中的朋友颇多。”

    “因此罢黜之命一出,众多官员纷纷上疏求保,甚至有官员自请同范仲淹一并贬黜。”

    “由于吕夷简此时权势甚重,为范仲淹说话的大臣接连遭贬,以至于范仲淹此次出京时竟然无人敢于送别。”

    “吕夷简因与同为宰相的王曾的矛盾而被双双罢相,于是诸多朝臣再度集体上疏为范仲淹辩白,结果因此导致朝中存在朋党的传说喧嚣尘上。”

    “最后以宋仁宗下诏禁止朋党,范仲淹继续留外告结。”

    “在饶州期间,范仲淹之妻李氏病死,本人亦一度身患重病。”

    “范仲淹自仕官以来,屡次因犯颜直谏而被贬谪。”

    “宋仁宗宝元元年,西北党项族首领李元昊正式称帝,建国号大夏。”

    “并派遣使臣递书,要求北宋对西夏地位予以承认,被宋仁宗拒绝,双方关系彻底破裂。”

    “李元昊率军进犯北宋边境,在三川口之战中大败宋军,包围北宋西北重镇延州,朝野为之震惊。”

    “由于边境战事吃紧,宋仁宗召回范仲淹,任命其为永兴军路知军。”

    “范仲淹到任后,立即对延州的军队进行整编改制,废除了不利作战的旧制度,对军队进行重新整编。”

    “战略上,范仲淹采取以守为攻,步步为营的策略,重视对边寨的控制和建设。”

    “范仲淹派遣将军任福攻破西夏的白豹城,断西夏军后路,迫使入侵的西夏军撤兵。”

    “他还采纳名将种世衡的建议,在延州东北200里处的宋夏边境筑起青涧城,并调集青壮经营田地。”

    “范仲淹在经营西北期间,重视培养将领,逐渐培养出狄青等一批有才干的将领,这些将领在日后为北宋立下了汗马功劳。”

    “范仲淹一向主张以守为攻,循序渐进,反对主动出击的军事冒险。”

    陆游:范仲淹品德高尚、人才难得,但宋仁宗因何不擢拔其为宰相。

    范仲淹做了大半辈子的文弱书生,从未到过边境,也从未参与过战争,却突然被临危受命要领兵去抵御茹毛饮血的外族入侵。

    对死亡的恐惧、对战争的畏惧是否会占据你的内心?

    已经年逾50岁被贬在外的范仲淹,面临的就是这样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艰难重任。

    可他却以文人之身向世人、向子孙、向北宋朝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党项族首领李元昊宣布脱离宋朝,建立西夏国。

    从此,北宋西北边境战火不断。

    宋军虽然积极抵御却依旧抵不过西夏的兵强马壮,节节败退。

    值此朝廷危难之际,范仲淹的推崇者以及他的政敌全都推荐由范仲淹领兵去抵御西夏。

    整个大宋朝对范仲淹寄予厚望者有之,小人作祟望他失败战死沙场者有之。

    接到朝廷的政令,范仲淹没有一丝犹豫,毅然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