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我刷的视频在古代爆红 > 第507章 诗中之龙张仲素

第507章 诗中之龙张仲素

    第507章 诗中之龙张仲素 (第3/3页)

则和他有一宴之缘。”

    “她能感觉到白居易被自己的艺术惊艳到了,她以他为知音。”

    “二则她一读到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就会黯然落泪,她以为白居易是理解同情她们艺伎的。”

    “张仲素回到了徐州,把白居易的诗交给关盼盼。”

    “盼盼急切的打开诗稿,欣喜的读起来,读着读着,脸色渐渐变得惨白,最后痛哭失声。”

    “原来白居易骨子里根深蒂固的是官老爷男权思想,根本不在乎自己的舞蹈艺术。”

    “反而在诗里责怪自已为什么不为张尚书殉情,为什么尚书死了那么久她还苟活于世?”

    “哀莫大于心死,关盼盼万念俱灰,她合上诗稿。”

    “至此不吃不喝,十天后死于燕子楼。”

    “消息传到长安,白居易大为后悔。”

    “他已到晚年,他也像那个时代的士大夫一样豢养许多艺伎。”

    “他最爱的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他全部的放走她们,恢复了她们平民身份。”

    “到了宋朝,苏轼为徐州太守,一晚他夜宿燕子楼。”

    “竟然梦到了关盼盼,燕子楼空,佳人何在,空锁楼中燕。”

    “梦中没有香艳,只有斗转星移,物是人非的感叹。”

    辛弃疾:张仲素是一位学富五车之人,科举之路顺利。

    仕途平稳,入朝为官,成为一位台阁诗人。

    他的诗存世不多,题材多样,主要包括歌功颂德诗、边塞诗、闺怨诗三大类。

    之所以张仲素不被推崇,是因为他长期处于宫廷之上。

    所创作出的诗具有明显宫廷意味,因而让人觉得有溜须拍马之意。

    在诗坛上,很多以写台阁诗为主的诗人,他们都会同时代文人被唾弃,也会被后辈人遗忘。

    因为他们伴随的君主不论是英主还是昏君,在他们的笔下都是歌颂和奉承。

    虽然张仲素一大部分诗是歌功颂德范畴之内,但并非一无是处。

    他有一首诗,描写道士唱经场面,祥和、高雅,用心体会,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

    当然,诗人张仲素肯定会歌颂李唐王朝的昌盛。

    在其一首《太平词》中,他用祥瑞来衬托出欣欣向荣的面貌。

    又写出战乱平息、边关安定的太平之景,以赞颂太平盛世。

    再有,他也写过一些对君王赞美的诗,比如《献寿词》。

    不仅描写恢弘场面,歌颂太平,崇拜君主。

    这些诗看似有着阿谀奉承之嫌,但如果你细品每一个文字,可以看出诗人是真心为国家太平而高兴,并非刻意讨喜皇帝。

    再有,张仲素笔下的台阁诗,也可以说明诗人对和平、富裕国家的渴望,以及期待贤明君主的永存之心。

    同时能够彰显诗人对政治、文化特殊地位产生的责任心与优越感。

    因此,他的台阁诗并不是虚假之言,也不是浮夸之语。

    反而在溢美之词中能够体现出风雅之气,凸显雍容华贵之美,这必须用心体会才能感受到。

    张仲素还写过边塞诗,诗人将自己的理想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充满儒家入仕情怀。

    他的边塞诗宏伟壮丽,对边防巩固充满豪情壮志。

    另外,他在边塞诗中歌颂战士们的作战精神,彰显李唐王朝豪气。

    同时歌颂杀敌报国英雄,读完让人产生爱国之心,诗文又特别感人。

    值得一提的是,张仲素还会大量描写边塞风景,以烘托战斗气氛。

    又将边防战士的内心揭露出来,文字中流露出战士们背井离乡下浓烈的思乡之情。

    可以说,张仲素的边塞诗是具有很高艺术魅力。

    因为朝廷官员身份,在文字中散发出来激昂向上的决心,是非常可贵的。

    闺怨诗也是张仲素诗中一大类,也是流传最广一类。

    在诗中,诗人刻画出各类女性形象,挖掘她们内心诉求。

    在甜蜜又悲悯的内心世界下,流露出对丈夫的忠贞。

    当然,悲情是那个时期女性普遍情感。

    因为丈夫身居在外,保家卫国,相思之苦溢于言表。

    总体来讲,张仲素的诗虽然无法与同时期白居易、韩愈相提并论。

    但他的诗歌具有一定代表性,尤其身份定位。

    一位高官,官场顺风顺水的情况下,文人内心诉求是什么,在其诗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所以,张仲素的诗中所流露出的情感,代表着那时期身居高位的人内心诉求,具有鲜明身份代表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