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章 赚钱要紧,正事也不耽误 (第1/3页)
整个二月下旬到三月上中旬,李龙都在紧张忙碌的卖收割机。
乡村道路的路面已经干了,孩子们上学的时候可以高高兴兴的走干净的路了。
路边的芦苇已经长出了苇芽,不过基本上一露头就被这些孩子给拔掉了。上学或者放学,从家走到学校或者从学校走到家,每个男孩手里基本上都是一大掐子苇芽。
至于具体把这玩意儿弄下来有啥好玩的——真就没有,毕竟这玩意儿看着一头尖尖的像箭,最多也就当个投箭扔出去,还因为不平衡容易翻滚。
但男孩嘛,七八岁狗都嫌的时候,看别人搞这个自己也就搞了。
好在李强给其他孩子们做了个榜样,他回来的时候带回来的那一掐子苇芽,带到了老马号,喂给了圈里的狍鹿子。
目前圈里的狍鹿子和马鹿数量已经不少了,李强和李娟尤其喜欢冬天才下的那几头小的。
他们闲了会拿着苇芽一根根去喂那些贪吃的小狍鹿子和小马鹿。蹲在圈边上一看能看半个小时。
其他的孩子一开始是不敢进老马号的,主要是老罗叔刚开始养野猪的时候,担心这玩意儿养大了野性不改,那些孩子又太皮,爬高上低的,万一爬进野猪圈里被拱了,或者爬到马鹿圈里被顶了,可不是小事。
于是偷跑过来的孩子被教训过两回,这一传开,就不敢来了。
李娟和李强不在此列。从最开始李龙住在这里,到后来李安国他们住在这里,再往后雪苹雪琴住在这里,李娟和李强两个就没把这里当陌生的地方。
而老罗叔对他们来说就像是自家的亲戚,经常过来会打招呼,也会过来帮忙喂鹿——至于是不是帮忙,真不好说。
有李娟和李强两个跟着,其他的孩子才敢过来看看这里的鹿和狍鹿子。一群娃娃过来的时候,老罗叔还是有耐心接待的。
于是这些天,狍鹿子、马鹿包括野猪,都多了一些苇芽子当零食。这些苇芽子数量虽然不多,但比那些干草好吃多了。
孩子们看到带着苇芽能过来看鹿,立刻就兴致很高的开始去薅苇芽子,这项活动一直持续到苇子长长了为止。
这时候就不好薅了,苇子已经变韧,孩子们对野猪和马鹿的兴趣没以前那么强了。
主要还是这几个家伙长的太快,不像小的时候那么可爱了。
李龙这些天,平均每三天能卖掉两台收割机,这导致他不得不隔一个星期就得去一趟奎屯。
杜厂长都说,农机厂那边销售速度都没李龙这个代理快。
当然,杜厂长也很高兴,照这样的速度,自己很快就得建新的工间了。
陶大强找到李龙的时候,李龙正在教一个从农六师五家渠那边过来的买家用收割机。
陶大强就安静的在一边等着。不光有他,还有他爸陶建设。
李龙和陶建设、陶大强打了个招呼,把客户的事情搞完后才擦擦手问道:
“陶叔,大强,你们咋来了?”
“这不是地快干了嘛,”陶建设笑着说道,“俺俩想着赶快把拖拉机买回来,这熟悉熟悉,就该种地了。”
李龙笑笑说道:
“对对对,我把这事都快忘掉了。”他看看天,现在才十一点多,便说道:“要是你们准备好了,那咱们现在就走,现在去石城拖拉机厂,拖拉机买上,还能赶回来在县里吃中午饭。”
“行啊。”陶建设和陶大强两个等的就是这个话。
他们当然也是能自己去买,但李龙不是买过嘛,跟着有经验的人走,总归是没错的——况且这事李龙也给他们提过。
两个人是骑自行车来的,陶大强带着老爹。眼下要去石城,那就不能骑自行车了,李龙让他们把车子放在院子里,李龙去里屋拿了钱,装在黑皮包里,三个人一起出门。
李龙锁了院门后,三个人一起去汽车站。
候车厅里能看到不少背着大包小包的人。如果是独自一人,就是默默不语,如果是三五成群,就高声的一起议论着。
能听得出来,是从口里过来的打工人,或者这时候还叫盲流。
或者氓流。用古话解释,就是无房无地的人。
流动人口。
来源比较复杂,陕甘有,豫皖有,川渝有。
有出站的有进站的。李龙买了三张票,他们乘着中巴赶往石城。
从石城再往拖拉机厂走,等到的时候,已经十二点多了。
来买拖拉机的人不算多,但也不是没有。场地大,好几个在试车,突突突的声音一个响过一个,还有一个被卖车的给骂了。
李龙听了两句,原来是把油门踩死了,差点儿压着人。
在李龙看来,这玩意儿也没啥好挑的。流水线作业,质量合格才出厂。当然,也有备不住运气比较差,碰到那种百里或者千里挑一的容易出问题的拖拉机,那就找厂家吧。
至少以李龙两世的经验来看,这边的拖拉机出了问题,厂家那边还是比较配合的,该换的换,该修的修。
一台三十多万的大马力轮式拖拉机,开不到半个月发动机出问题,厂家直接运过来一个新发动机给换上。
利索的很。
话是这么说,但陶建设和陶大强还是挑了又挑,瞅准了一台拖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