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七章 立国开朝,唯才是举【求订阅】 (第2/3页)
称王后则要有个相对正式的议事地点。
曹操一身王袍,在典韦,许褚跟随下,由魏续引路,来到前殿。
这座宅子的前殿,叫华观殿,十分宽敞,临时作为朝堂之用。
大朝会就要等铜雀台宫建成,预计前后至少要两年以上。
曹操进殿时,下方已是百官林立。
文武分列,气氛庄严。
文以荀彧居首。
站在武这一列首位的,却不是曹营的嫡系。
曹操麾下这些官吏,有些是从朝中沿用下来的。
包括钟繇,名义上也是朝臣,转投曹操。
站在武将首位的人叫杨彪,太尉,军方第一人的职务。
当然他这个太尉是负责理事的,因为各大将领,需要征战。
他是名义上的吉祥物,没有调兵的实权,用来做样子好看的。
用的是他的名声,地位。
其人是当朝柱石,名声煊赫。
杨彪,字文先。
杨彪今年五十五岁,少承家学,初举孝廉而入仕。
其人从灵帝年间开始,历任京兆尹,司空、司徒、太尉、尚书令等显职。
他出身于弘农杨氏,曾祖父是有关西孔子之称的杨震、祖父杨秉、父亲杨赐,也都官居太尉,且都以忠直而闻名。
他家里,世代研习《尚书》。
算上杨彪,四世四公,和此前的汝南袁氏,同为当世最显赫的名门大族。
不过杨氏没袁氏那么大的异心,也就没过分揽权,能存续到现在。
准确的说,杨氏是帝党。
不过他家大业大,没跟着皇帝一起跑。
而曹操称王,也需要杨氏的门庭支持。
至少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要作为过渡。
杨氏投过来,对方方面面都是有利的。
历史上的杨彪,杨修爷俩,就在曹老板麾下打工。
眼下的杨彪,倒是知道进退,同时又保持着忠正廉直的人设。
曹操登上殿内高起于地面的王座。
群臣执礼觐见,高呼魏王。
曹操从上方往下看。
黄忠,张辽,赵云,太史慈,麹义,高顺,都在武将这一列。
还有众多族亲出身的将领。
文官亦是多有良才。
但立国以后,掌九州之地,除了身边这些人,人才缺口仍旧很大。
这次开国后的朝议,首要解决人才问题,曹操将再发招贤令。
历史上的他,一生三次发招贤令,唯才是举。
他用人的风格鲜明,就是只要是人才,都有进阶之梯,甚至可以不管以前行为上的善恶。
这么做的一个内在原因,是为了打破士族垄断。
也是因为乱世需用重典,不打破常规,时不我待。
“我打算广纳天下文武,以商诸事。众卿以为如何?”
汉时,称王后可称孤道寡,但曹操仍旧谦和自称,询问众文武。
遂有亲随念诵他新写的招贤令:
“……今天下,若有才而失德者,放于民间,惜为良才而不遇;
或骁勇不畏,临敌力战者;
或文吏高才而失德,缺仁孝之名,却有治国用兵之术,皆不妨碍其入仕。着令各地,举才善用,务求没有遗漏。”
这段话,曹操数次强调,有才,有勇者,即便缺了德行,犯过罪,也可以给其任用机会。
意思就是让各地举才,不重私德仁孝,首要能做事,有实才。
曹操选才不重德行,在当时,乃至后世,饱受诟病。
这其中有个内因,除了乱世用人的特殊性。
就是曹操发现士族用来举孝廉这一套,特么的老作弊。
鸡鸣狗盗之事,士族做的最多。
然后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