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洪武四大案之一空印案,初现端倪。 (第1/3页)
“从一品的辅政大臣,咱家老爷子还真是大手笔。”
“如此一来,朝堂上的局势就会瞬间逆转,胡惟庸也得慎重对待李伯伯。”
宴会结束以后,三兄弟便是离开了坤宁宫,而车辇之中,朱标又是轻声开口道。
“你就知足吧,李伯伯能出仕,必然是辅佐你治国。”
“而现在老爷子大权旁落,就像一个农家老头,整日在那后宫乱转悠。”
“权力要么在你的手上,要么在我的手上,这要是放在其他朝代,咱家老爷子都算得上是被架空了。”
“可老爷子依旧不在意,任咱俩玩弄权术,并且推波助澜,而对于李伯伯的这道恩典。”
“李伯伯也要明白,增设从一品辅政大臣,乃是老爷子的意思。”
“但是会为谁办差,也要分得明白。”
“况且李伯伯本来就是太子东宫的少师,伱的师长之一,尽心竭力的辅佐你,没有任何问题。”
“而且李祺也是可造之材,未来不仅可以承袭李伯伯的爵位,也可以作为国家栋梁之才。”
“韩国公一门,也都将为你所用,知足吧。”
朱棡倒是一边翻书,一边轻声道。
“那究竟应该给予怎样的权力?”
“若仅仅只是辅政大臣,只怕才是大材小用。”
朱标觉得有理,便是点了点头,同时又升起一抹苦恼。
“权力这种东西,不仅仅是抓得着的,也有抓不着的。”
“李伯伯的辅政大臣,就是一个可大可小的官职。”
“有用的时候,权倾朝野,为你扛下所有的风波,维持朝廷的平衡。”
“没用的时候,李伯伯也会明白,从旁附和,一心为国就好。”
朱棡又是摇了摇头道。
辅政大臣的权力,本来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权力。
它更代表的是一种身份与地位的象征。
代表其话语权的绝对性。
还有对于皇权的协助性。
这才是一个好的辅政大臣,这也就是李善长的作用。
同时,也可以制衡中书省的胡惟庸,用以安定其心。
毕竟朝廷什么动作都没有,一心支持胡惟庸,那才是真的有鬼。
所以该有的动作,必不可少。
那此时朝堂上,最容易掣肘胡惟庸的人,唯有当今的韩国公李善长。
这也是文臣之间的较量,而胡惟庸这只小狐狸,又怎么可能玩得过李善长这只老狐狸?
“也对。”
“同时也得为浙东,做出一些部署,要不然反抗声过于激烈,只怕是胡惟庸一个人镇不住场子。”
朱标也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没错。”
“同时,你可以将大表兄调往浙东,协助胡惟庸,将摊丁入亩实施于浙东。”
“毕竟,大表兄在浙东也待过几年,而且也彰显了雷霆手段与宽仁治民之道。”
朱棡放下手中的书卷,轻声笑道。
李文忠,作为曾经的封疆大吏。
曾担任过浙东行省左丞的职务,负责总制严衢、信处诸州的军事。
所以由这位相助胡惟庸,再加上还是自家人,那就可以更快的推行摊丁入亩。
而只要解决了浙东与江南的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推广实施于天下,也就不再需要胡惟庸了。
那就可以伸出手,处理一下胡惟庸以及党羽的问题,从而肃清朝堂。
“将大表兄调往浙东,的确可以更快地推行摊丁入亩,官绅一体纳粮。”
“只是你有没有想过,将大表兄调离京师,大都督府、国子监又该由谁来执掌?”
朱标先是点了点头,但又是摇了摇头。
李文忠调往浙东,的确是个好主意。
但李文忠在朝中也是身兼要职,其身份不仅仅是曹国公,更是大都督府非名义上的一把手。
毕竟是皇室亲贵,又是曹国长公主朱佛女之嫡子。
而在朱元璋的倚重之下,国子监也是在李文忠的执掌范围之内,所以将李文忠调往浙东,朝堂局势也会随之洗牌。
所以李文忠绝对不能轻动,至少寻觅到人选以前,绝对不能将李文忠调往浙东。
“改建吧。”
朱棡想了想,方才转头看向朱标道。
“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