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帮我就是帮你们自己 (第1/3页)
因为罢工,码头上的工作完全停滞了下来,很多企业代表都急死了。
他们一边寻找码头管理公司寻求解决办法,一边还在主动到处高价寻找临时工来帮他们装船。
也有一些人在积极的联系这些罢工工人们,希望他们能够抽时间把自己的货物装船,或者把船上的货物卸载下来。
像是一些比较专业的工作,比如说操作大型机械配合装卸,找临时工是不行的,必须找专门的人才行。
而且码头管理公司也不会允许那些并不会操作的人去操作那些大型机械,万一搞坏了就要面临巨大的损失!
如果说给罢工的老爷们跪下来就能让他们回到工作岗位上,可能现在罢工人群面前的资本家们已经跪成了一片!
尽管绝大多数时候资本家才是吃人的那个,但现在,他们成为了被吃的一方。
毕竟商业索赔这种事情真的不是开玩笑,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不一定能扛得住索赔相关的诉讼。
如果是那种正常且长期的贸易双方可能情况还好一些,比如说两家公司合作很多年了,合同签订得相对来说会留有一些余地。
毕竟双方也算是朋友了,在尊重彼此的基础上,可以留出一些余地。
但是有一些企业就不一样,甚至都不能说是企业。
有很多活跃在国际上专门“吃订单”而活的公司,他们主要的利益来源就是订单的违约金。
比如说,他们会签订一个对供货企业比较严苛的合同,要求次品率低于多少,且有一个相对严格的交货时间。
假设制造这批货物并达到这个合格率需要三十天时间,那么这些人就和他们签订三十天供货甚至是二十八天供货的合同。
如果不能在指定的时间里完成合格率抽检并装船,他们就会起诉这家供货企业违反了合同,并且索赔合同中要求的违约金。
往往这笔违约金都是比较高的,为了让对方愿意签下合同,承担过高的违约金,他们往往会给对方更多的利润空间,用利润来诱惑对方!
如果供货企业能够在固定的时间里保质保量的完成生产任务,并且让货物上了船。
好,那么这次算他们失败了,他们把这些商品以到手的价格直接出手,甚至可以低一点,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他们损失的只是时间而已,可能会亏损一部分钱,但绝对不多。
或者干脆不要定金了直接消失不见。
这些供货企业不可能真的跑到订单公司所在的外国,去寻找这个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公司的经营者,让他们支付后续的尾款。
可如果供货企业无法准时供应,他们立刻就会提起索赔和诉讼,那么他们从这笔订单上有可能赚回订单总价一两倍甚至更多的利润!
就像是蓝斯和利吉集团签订的葡萄合同,他愿意接受一个更高的报价,把利润空间释放给了利吉集团,但利吉集团需要答应他一个五倍的违约金赔偿。
只不过利吉集团这种超级利益集团有赖账的能力和资本,而大多数中小企业没有这样的能力,被索赔了,就必须支付赔偿金。
像是一些更坏的企业,他们甚至会安排人去供货企业生产的地方搞破坏,让他们没办法按时交付。
很多时候供货企业只能捏着鼻子认了,因为合同上写得很清楚,不能在规定时间里交付是违约行为,是要支付违约金的。
这种情况每天都会在金港城发生,很多人都知道这些,但他们依旧愿意接受这样的订单。
其实很多中小企业都知道这种订单,但因为下订单的人为了更高的违约金,他们会把供货企业的利润空间留得很大。
甚至于会有些企业认为对方跑路也是一件好事,因为他们拿到了定金,又生产了商品,把这部分商品低价处理掉,利润还是能保证的。
而且,有订单,总比没有订单强。
他们拒绝不了这么高的利润,即便知道有风险,也会咬着牙,硬着头皮赌一把。
现在,码头上开始罢工了,这就意味着很多中小企业会因此受到重创,甚至会因此倒闭,破产!
那些原本站在工人头上拉屎撒尿的资本家们,也开始感觉到无助了,有些人甚至开始嚎啕大哭!
但这一切,都无法改变罢工的局面。
工人们铁石心肠的聚集在一起,喊着口号,挥动着标语牌,在码头管理公司没有答应涨薪之前,他们不会去工作!
一整天时间,工人们没有丝毫的退让,也让一些人们尝试着把压力转移给码头管理公司。
毕竟工人们这边的确有点不太好搞,反倒是让码头管理公司给他们加薪,似乎不那么的困难。
戴夫就是一名工人代表,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在码头上干了几乎一辈子。
从十七岁开始他就在码头上干活,一直到现在。
虽然他的职位提升了,但工资并没有提升得太多,勉强高于联邦的标准工资,他能拿到四十五块五。
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这个工资已经不低了,但对他来说,他干了一辈子才拿到这个工资,还是太少了。
这次罢工,他的个人诉求是让自己的工资至少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