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你懂什么大先生? (第1/3页)
7月初,鲁院中青年作家高研班迎来了第一次文学沙龙,主题是“鲁迅作品的现代性”。
鲁院既然以大先生的名字命名,那么每一届高研班,都会有一个相关的专题活动,有时候是专家讲座,有时候是研讨会,而这次选择的形式是文学沙龙。
文学沙龙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大家把教室里的桌椅排成了相围而坐的形式,桌上摆了果盘和茶水,还真有点畅所欲言的氛围。
不过形式虽然轻松,也是要有人主持大局的,这次沙龙主持人是鲁院的张院长,同时安排了人记录发言。
这次高研班将在7月底进行一次考核,选拔可以进入燕师大“作家研究生班”的人选。所以每次集中研讨、文学沙龙都会成为记录在案,成为考核的一部分。
2004年毕竟不同于1988年。这届高研班的大多数学员都有本科文凭,一部分已经有了硕士文凭,像张洪杰甚至已经是历史学博士了,所以普遍对硕士学位的需求并不像当年那些前辈那样强烈。
而且读硕士需要脱产两年,学员们基本都已经有家有室,也是单位的骨干,无论家庭还是事业都不允许他们有两年的空窗期。因此最后选择读硕士的恐怕不会很多。
在主持人张院长的简短发言以后,学院就开始热烈讨论起来。
首先是对于“现代性”的定义上,学员们还是比较快地达成了一致,认为这里的“现代性”主要还是指文艺或文学领域的现代性,即审美现代性——
解构宏大叙事,意味着将文学作品的平面化、琐细化和去深度化,现代主义、先锋派、颓废、媚俗和后现代主义都可包含在现代性当中……
但是对于大先生作品中的现代性,大家则有着比较大的分歧。
许多学员认为大先生的一部分作品,如《故事新编》里的《眉间尺》(又叫《铸剑》)、《起死》,以及《呐喊》里的《白光》,具有一定的现代性,但是整体而言,大先生作品的框架仍然较为传统,有些讽刺与隐喻的使用过于直白。与同时代的小说家施蛰存能娴熟应用精神分析、心理分析相比,显然过于保守了。
甚至有学员进一步批评道,大先生的作品与思想都已经落伍了,当代作家有更好的学习对象,甚至应该彻底摒弃。
这样的言论引得不少人赞同。虽然也有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