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意识流” (第3/3页)
。”
王安忆憋了半天,最后忍不住问:“江弦同志,你怎么看待‘意识流’的习作?”
33名学员,在“意识流”习作上产生了分歧。
毕竟“意识流”文学概念刚刚传入国内,即便王濛开创出条先河,但仍没写出笔大如椽的代表作,缺少令人惊艳的作品。
江弦沉吟片刻,分析道:“‘意识流’习作,虽然摒弃了清晰的故事线索和逻辑性,但那种以创造人物与故事为最终审美的叙述原则,其实也是困难的,我认为这对作家的想象力、生活经验、语言能力都是一场挑战,不是吗?所以我愿意用宽容的态度去看待‘意识流’文学作品。”
王安忆听的双眼放光,“你说的对,我也觉得大山同志他们太顽固了,‘意识流’是给创作带来了一个新的契机。”
“意识流”文学目前在中国文学地位尴尬,文学界对“意识流”了解不够深刻,大部分作家都像贾大山一样,对这些半生不熟的现代观念保持怀疑,即便有意识超前的作家在使用它,但仅止是表面上。
东方文学界缺少一位奠基者,缺少一名东方的马塞尔·普鲁斯特,缺少一部东方的《追忆似水年华》,来打破目前“意识流”文学的尴尬局面。
普鲁斯特被誉为20世纪世界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家之一,便是因为他那部《追忆似水年华》震烁文坛,为西方意识流文学打下了发展的基础。
回到宿舍里,又听着孔捷生好奇的问蒋子龙,关于他那篇稿子的事情。
“改好了么?准备什么时候发表?”
“6月吧。”
蒋子龙遗憾的说,他这篇手稿还要修改,人物性格不够丰满,最快也只来得及发在今年6月的期刊上。
“6月?那也够早的了。”孔捷生松了口气。
蒋子龙都只来得及在6月发出稿子,那到7月结业的时候,恐怕很多人才刚刚拟出一份手稿,发表都来不及。
这样的话,他也就不用担心被大家甩开太多了,不用逼着自己大搞创作。
这样的美梦只存了一夜。
次日,作协传来消息,领导班子做出决议,文学讲习会正式更名为:第五期文学讲习所。
增设毕业作品!
7月暂不结业,所方给予一个月假期用以完成毕业作品,9月正式结业前提交,优秀毕业作品所方将联络刊物审阅与批用。
气氛瞬间灼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