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大唐:重生李承乾,开局谋反审问 > 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道本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道本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第二百二十五章世道本该如此,本不该如此 (第1/3页)

    李世民虽是再次病倒了,然而唐军的攻击依然侵烈如火,对薛延陀部军,展开了围追堵截。

    在短时间之内,是不会就此结束战乱的。

    在唐军风声鹤唳之时,高句丽的局势,却是迎来了逆转。

    见薛延陀大举进攻唐土,靺鞨、韦室和契丹也都退兵,旁观大唐和薛延陀这两个超级大势力的对碰。

    无论谁输谁赢,他们都有利可图。

    启时,进军战败国,分出一杯羹。

    这可远比去啃高句丽这块又臭又硬的骨头好太多了。

    高句丽也因此进入到了休养生息阶段。

    而立于南边的百济道,则更甚。

    熊津江岸上,今年与往岁大不相同。以往这里种植的皆是金黄的稻麦,但如今映入眼帘的却是那一望无际的翠绿薯苗,它们宛如绿色的海洋一般,充满了盎然的生机,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百济的崭新开始。

    稍过片刻,平静的江面忽然有了动静。只见数面鲜艳的战旗在风中猎猎作响,缓缓升起。

    紧接着,一艘艘巨大的船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其雄伟壮观的身姿令人惊叹不已。

    “是殿下回来了!“

    人群中的李震言满脸笑容地喊道。在此之前他就已收到了相关信件,并为此早早地做好了周全的迎接准备。

    这场灭国之战,从出征到凯旋归来,不过短短半年时光而已。

    此时,岸边传来一阵喧闹的铜鼓之声,犹如雷鸣般响彻云霄。

    这激昂欢快的鼓声,是在热烈庆祝大军胜利归来。

    李承乾站在高处,目光投向那片广袤无垠的薯地,脸上露出了无比欣慰的神色。因为他深知,这些看似普通的薯苗背后,隐藏着关乎千秋万代的重大意义。

    自古以来,限制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便是低下的劳动生产力。

    然而,随着土豆和红薯的引入及广泛种植,这种束缚将被彻底打破。

    它们不仅易于生长、产量极高,而且能够提供丰富的营养,成为百姓们赖以生存的重要食物来源。

    如此一来,粮食问题得到有效解决,人口自然会随之增长,国家也必将迎来更为繁荣昌盛的明天。

    “殿下,江边水浅,还请移乘小舟上岸!”

    刘仁轨上前几步,小声轻道。

    将近一个月的航行,他又回到了百济道。

    每个人的脸上都布满了倦意。

    相比身体上的疲惫,更多的是来自于战争的厌恶之情。

    “殿下千岁!”

    “殿下千岁!”

    ……

    万众瞩目之下,李承乾乘船上岸。

    岸上的百姓,没有经历过此次战役的血腥洗礼,他们只知道,他们的殿下得胜而归,以后,他们再也不用再被倭寇洗劫了。

    利与弊,本就是相对而言。

    尔之砒霜,吾之蜜饯。

    倭寇眼中的杀人魔王,是百济人民此时心中的英雄。

    在李承乾的一系列政策制度下,短短的时间内,便赢得了百济人心。

    “祝殿下得胜归来,消除倭寇隐患。”

    李震带着一众官员迎了上来,每一个脸上都堆满了笑意。

    有真诚的,更多的则是谄媚的笑容,想借此机会,在李承乾面前露脸。

    李承乾一扫而过,便转身回头,面向数万名军卒。

    “平叛倭寇之患,是众将士之勇,非本宫一人之功。”

    “保家卫国,为军之本职。”

    前面的军卒高声大喊,使得整个军队,多了几分肃杀的气息。

    “众位将士们,本将已在城中备有酒席,举城同庆!”

    李震随后又说道。

    渐渐的,那种死气沉沉的气氛逐渐退去。

    “殿下,是发生了什么事吗?”

    入城之后,李震才问起了心中的疑问,这样的状态,可不像是一支胜利之师。

    “可能都思家了吧,我们出征以来,也有数年了吧?”

    李承乾说道,哪怕是对于他这个没有太多牵挂的人来说。

    都有些回念起长安那短暂的日子了。

    更别说这些背井离乡的将士。

    虽然之中放回去了一批,但还是有大部分都唐军被扣留在了这片土地之上。

    “四个年头了!”

    李震也不由脱口而出。

    “也该是时候回去了!”

    李承乾说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