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靖康年:朕为大宋续命三百年 >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

    第370章 太子回朝,监国! (第2/3页)

   曾经,他中了进士第三名,年少成名,早早入朝为官,只是朝廷黑暗,全都是硕鼠,他看不惯官场,干脆出去游学。

    如今圣君当朝,胡安国才感受到了治理地方的欢喜。

    能够治理一方,让百姓安居乐业,这就是读书人的追求。

    一身所学,经世致用。

    这才是人生目标。

    胡安国问道:“老师是怎么考虑的呢?”

    杨时说道:“老夫回朝后,招讨使的身份就会卸任。招讨使不常设,接下来必定设立安抚使,负责云南路的施政。”

    胡安国的呼吸,都顿时急促起来。

    大宋朝地方行政体制,大体上分为路、州、府、县。

    一个路有安抚使,这是负责行政体系的,只不过很多路不设立,让州府的知州知府兼任,比较重要的地方才设立安抚使。

    除此外,还有转运使、提刑按察使。

    转运使掌握财权,提刑按察使掌握刑狱,确保地方的运转。

    实际上在大宋,就没有一家独大的官职体系。或者说,也有一家独大的,那就是皇帝,不断的集权,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在手中。

    说什么大宋和士大夫共天下,那都是给士大夫贴金,皇帝要处置官员,不过是一道旨意而已,政事堂的宰相根本无法反驳。

    在唐朝,政事堂给地方官员安排事情,称之为堂贴。

    堂贴下去,地方必须执行。

    到了宋朝,政事堂不准用堂贴,只能用札子。问题是政事堂的札子安排到地方,官员不服从,原封不动送回请皇帝定夺。

    皇帝敲打政事堂,让政事堂的札子要随时交给皇帝过目,才能下发。

    简而言之,皇帝剥夺了政事堂的大权。

    尤其在圣旨上,也有极大的变化。

    唐朝的圣旨,是政事堂拟好,交给皇帝过目用印就是,送过去的定稿,已经不需要修改的,皇帝只有决策权,不能参与旨意的撰写。

    到了宋朝,政事堂要颁布旨意,得先写札子送去宫中,请皇帝批阅。

    皇帝觉得合适,批阅后交回来,政事堂再拟定圣旨送上去用印,才能颁布旨意。

    简而言之,皇帝不仅有决策权,还有参与权。

    毕竟,札子就是个文稿,不是定稿。

    胡安国可不管是否被分权,皇帝是否权势大,只希望自己有足够的机会施展才华,让地方百姓能安居乐业。

    他眼中有着期盼,直接道:“老师的意思是,弟子担任云南路安抚使吗?”

    杨时微笑道:“老夫离任,需要你暂时接管所有的政务。等老夫回朝后,会向官家举荐,由你出任云南路安抚使。这件事情,你心中有个数极好,成了最好,不成也没什么。”

    胡安国神色感动,恭敬道:“辛苦老师了。”

    杨时说道:“这是你有足够的才华和能力,能胜任云南路安抚使,老夫才愿意举荐。否则,也不可能留下你在云南路。”

    胡安国点头道:“定不负老师厚望。”

    杨时又嘱咐了各项事情,把云南路的各项事情安排好,就让胡安国下去。

    接下来的三天,杨时陆续召见门下的弟子,把各项事情都布置好。

    三天后,清晨。

    杨时带着儿子杨造,以及李郁、陈渊,加上太子赵谌,乘坐马车缓缓离开了大理城。

    赵谌和杨时在一辆马车中。

    赵谌在大理呆了三年多,心中一时间也有些不舍。

    杨时笑道:“太子离开大理,未来自然有机会再来的。”

    赵谌点头道:“将来,一定会回来的。”

    师徒二人交谈的时候,恰在此时,马车外忽然嘈杂了起来,声音此起彼伏,接连不断。

    赵谌问道:“怎么回事?”

    马夫说道:“外面有百姓拦路,说是杨相公和太子要离开,无数人来送别。”

    赵谌在大理的时候,一早是隐瞒了身份。

    到最后,身份也传了出去。

    云南路各州府的人,都知道赵谌在大理主持公道。尤其是赵谌英武刚毅,敢去平乱,敢为民伸冤,能让百姓过上好日子,无数百姓对赵谌很是感激。

    赵谌听到马夫的话,也看向了杨时,问道:“老师,怎么处理呢?”

    杨时笑道:“老夫身体不适,太子去处理吧。”

    赵谌一瞬间就明白了过来。

    老师是故意让他处理。

    赵谌开口道:“老师,您才是云南路真正掌舵的人,怎么能不去呢?”

    杨时说道:“无妨,太子尽管去。”

    赵谌劝了两遍,杨时都不下去,无奈下,赵谌才下了马车,看着城内街道上,一张张急切的面孔,看着那一个个眼中满是不舍的百姓,心中忽然大受触动。

    “太子殿下,我们舍不得您啊。”

    “太子殿下才来大理几年,怎么不多待几年,过些时候再回去啊。”

    “太子殿下是青天大老爷啊。”

    渐渐云集而来的百姓,口中高呼着,感激着赵谌,也有很多人提及杨时的,都是满含感激。

    有杨时和赵谌的施政,才使得更多百姓过上好日子。

    许多人从部落出来,能分到土地,能靠自己的双手过上衣食无忧的日子。

    一切都源自于赵谌和杨时。

    恰是如此,许多百姓送来了物资,有送鸡蛋的,有送衣帽的,还有送鞋子的,以及各种瓜果都有。

    一张张脸,一幕幕感激,深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