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船政学堂和官学教育改革! (第3/3页)
福建船政学堂,让右佥都御史汪鋐在福建筹办此事,巡抚樊继祖协办,先期费用由大内出,后期待费宏、张璁进京后,你们内阁与六部九卿再议一议,怎么解决这一项开支。”
接着,朱厚熜这时又提起了培养船政人才的旨意。
杨一清听后非常惊讶。
因为他发现如果这样做会关系到科举取士的地位。
“陛下,请问船政学堂意味着同大明实政学堂、国子监、兴明书院一样,毕业就可以授官吗?”
杨一清为此问了一句。
朱厚熜道:“自然!”
“陛下,臣斗胆直言,大办各类官学,会大增朝廷开支不说,更重要的是,会影响科举之地位,使寒门更难以出人头地,如此则反不利于社稷之长治久安。”
“因为对于寒门而言,还是四书五经这种比较普及的书籍,更多掌握儒学学问的儒士更容易被他们接触到,而对于造船、理财之类的学问,他们反不及势豪子弟有机会和有财力去接触到。”
“所以,大办官学,通过官学取士,更利于势豪子弟入仕,而大不利于寒门贫家学子。”
“若要避免这种情况,那朝廷还得再兴社学,让贫家子弟先接受基础的教育,诸如算筹、经学等科,可以先让其通识掌握一些学科,然后再根据考试情况分派到不同学堂进行专门的培养,然后授官;”
“但这无疑会进一步加重朝廷在学政上的财力负担!”
“而以国朝现有财力,养宗室尚且难以使其尽皆温饱,哪里还能保证,让天下孩童不论贵贱都能先免费学习各类通识之学问,同时还养更多各学科学官呢?”
杨一清则在这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厚熜承认杨一清说的对,办新学堂,是在挑战旧的教育制度和取士制度,尤其会对科举形成严峻挑战。
而科举的意义对于家天下的大明而言,可以说是非常重大,重大到历朝历代在有科举后,没有明君圣主不重视的。
要让新教育制度完美代替科举制度,根子上也的确是需要朝廷财力进步,而能够承担起更多的教育成本。
但朱厚熜还在这时提出来,自然也是有自己的考量。
所以,朱厚熜在杨一清说后,只问着杨一清:“照杨阁老的意思,还是应该先改税为重?如此,倒是和张孚敬一致了!”
在医院忙了大半天,没有多少时间码字,只能先四千字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