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女穿之大理皇朝 > 第七章 雁门关

第七章 雁门关

    第七章 雁门关 (第2/3页)

否则又不知道什么时候会晕过去,要是从高空中摔下来可得不偿失。“好,多谢大娘和大叔关心,那小女子就叨扰了!”我起身福了福身答应了下来。

    晚膳时那老妇把与雁门关有关的事都跟我说了遍。雁门关地处辽国与宋朝的交界处,自宋辽建国以来,因两国在这里打过不少战事,而导致凡有两国人经过关时,都会糟来另国的屠杀,场面惨不忍睹。难怪此夫妇对我想去雁门关的事有所阻拦。

    我也知道,此去十分凶险,但我必需去看下当初萧远山在石壁上留下的全文是什么。因为第一,我知道如果此次不去,我不知道日后何时还会来此。第二,根据金大师原著所写,之后会被削去一角,全文有所损坏。因此,我无论如何都得去次才行。

    翌日一早,我别过这对西夏夫妇,避开人群找了个无人之处,施展“疾风术”向雁门关方向飞去。约莫一日光景,我便落在了雁门关关下。

    抬头望去,果然是峰峦叠嶂,山岩峭拔,峡壑阴森。传说,因这里山太高,大雁南来飞往,只能从此关隘飞过,得名雁门。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曰雁门关。雁门关西北,约10公里处有座广武城。广武城,是一处长方形古代城堡,10多米高的长城,为条石基砖包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朝历代都视为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险峻和历史上多战事闻名全国,后被列为中国九大名关之一。

    《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雁门关有东、西、北三座关门。东门楼名雁楼,关门外有赵国良将李牧祠旧址。西门楼是六郎庙。北阶曾建驻军官署,西北方是习武演阵之教场,南面则是雁门山高·峰“过雁峰”。小北门为雁门关第一道关门,门额嵌“雁门关”工字石匾一方,东、西门额分别嵌“天险”、“地利”的石匾各一方。城关楼镌刻楹联:曙色清明残星几点雁横塞,晨曦初朗斜月孤伶门上关。

    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雁门关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初于绝顶铁裹门处置雁门关,设寨驻兵,以防突厥。从唐代开始设关,原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后来,元曾取消关隘设防。千百年来这座雄关以其伟岸的身躯,铸就了一道钢铁屏障,阻挡着一切来犯之敌。赵国李牧驻守雁门数十年载,大破匈奴十余万。秦蒙恬出雁门关修长城北击胡。汉为防卫南犯之敌,在雁门关一带设置防御,卫青、霍去病、季广常驰骋长城内外。唐薛仁贵多次在雁门出击匈奴。北宋扬业在雁门关外大败辽兵。以后直至明代,雁门关都有大将镇守防卫。

    望着雁门关,我心中无限感慨,想起历史上无数戍守将士,在此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烈悲歌。我缓缓登上雁门关,似乎今日只有我一人,幸而避免了一次误会和一场屠杀。登上雁门关向东望去,关门外果然矗立着一座祠,祠门左、右各竖旗杆一根,祠前有点将台,想必那便是祭祀战国名将李牧之祠。西门楼上另有一处庙宇,记念杨六郎杨延昭之庙建于此地。说到杨六郞,不免让我想起北宋雍熙年间的“金沙滩”之役。由记得当时杨业率领杨延平、杨延定、杨延辉、杨延朗、杨延德、杨延昭、杨延嗣七子先上五台山拜佛,以求平安。下山出征前智聪禅师道:“我有一言,留给将军——金沙滩双龙会,七子去六子回。”老令公以为七子中只有一个儿子回不来,仍率七子下山出征。然而,却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