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八十五章 三国志

第八十五章 三国志

    第八十五章 三国志 (第2/3页)

过你汉书抄完了么,这会儿看三国志作甚?”

    苏允道:“倒是没有抄写完,但已经看完了,我对大汉之强悍十分感兴趣,便想看看这强汉又是怎么灭亡的,以此学一些经验。”

    苏轼闻言喜道:“好啊,既要知道一个王朝之兴起之原因,亦要知道一个王朝灭亡之教训,这是好事情。

    不过三国志所凭借的史料不充足,因而记事颇为疏略,特别是其中的《蜀志》,内容更显得过于单薄。

    尽管陈寿费尽心力,连零篇残文也予以注意,但在书中仍不时反映出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窘。

    所以事隔一百多年之后,南朝宋文帝刘义隆命裴松之为之作注。针对陈寿之书“失在于略,时有所脱漏”的缺憾,裴注与以往重在训释文义的史注不同,而着力于史实的增补。

    我建议你要看便看这个版本,虽然还是有些缺陷,但大略了解已经是足够了。

    我这里恰好有一本,你拿着看,有什么不明白不了解的可以随时问我。”

    随后苏轼带苏允进入他的书房,随后苏轼随手朝着一个书架勾勒了一下,道:“呐,这一排便是了。”

    苏允看了占了书架整整一排的十几本书,顿时有些傻眼,道:“这么多?”

    苏轼笑道:“陈寿之三国志不过三十来万字,但裴松之所注内容超过陈寿原著之三倍,因此有上百万字,可不就是这么多么。”

    苏允咋舌道:“了不得,了不得。”

    苏轼笑道:“那你还看么?”

    苏允咬咬牙,道:“看啊,必须看!”

    苏轼满意点头,他对苏允这一点还是蛮赞赏的,苏允虽然不想科举当官,但学习上却没有懈怠过,无论是学诗词也好,抄写汉书也罢,亦或是学公文,与苏辙学孟子,都从没有懈怠过,是个挺好学的人。

    不过想想也应当如此,苏允平日里展现出来的聪明才智,可不是那种不经读书的小聪明,相反有一种淡定从容的读书人风范,想来亦是有所积累的。

    苏轼这般想道,但却没有想到苏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