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连环画和慰问 (第2/3页)
刘家炬就笑道:“什么不便宜?凡是我们《军文艺》觉得重要的作品,都要请到名家来写题字,一条最多十块钱八块钱,我跟他混的熟了,连电话也不打,信当然更不会写,拿着张字条就过去了……‘李铎,来写字’,就这么回事!”
卧槽!余切想起来了:
当时不管是谁的题字,从来没有想过当作墨宝或作为资料什么的留存下来。照相制版后,题字退回编辑部,就和这一期的其他原稿装在信袋里。
即便是著名作家和领导同志的手稿也是如此,积累的多了,就装进麻袋放到库房里,过个三年两载,就送到造纸厂化纸浆。
后来经常有著名作家的手稿和领导的题字被拿出来卖,确实是真迹,就是这么搞出来的。
余切有点心动:“真要是请到了李铎老师来题字,能不能把那一幅字拿来给我收藏呢?”
“你尽管拿!”
根据几位同志的介绍,部队现在有个两报一刊的说法,《人人日报》和《军报》是两报,《军文艺》就是那一刊。
陆老大的副刊是《长征》,水兵的副刊是《逐浪高》,取自伟人的诗词“心潮逐浪高”,后来改为了《水兵》。
《军文艺》最受欢迎,每一期出来后,大家争相阅读,抓到一本就不肯放手。
这次去前线,《军文艺》的半个编辑组也跟着过去:他们也要创作好几篇不同类型的文章出来。
为啥呢?
“歌舞团的、电视台的、沪市制片厂的……还有其他领导,那真是一桩盛事啊!”
余切既然应下了这件事情,又见到了《军文艺》的副主编,就直接说到自己那一篇小说《未婚妻的信》。
结果这一聊啊,他们的心全扑在这小说上了。
《未婚妻的信》满足这几个要素:
高干子弟、特战任务、分手诀别信、孤军奋战。
这是一篇惊险刺激,涉及到真实事件,又赞扬了子弟兵的小说。
它没有《高山下的花环》那么深刻,而专注于前线士兵本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