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 注册
字:
关灯 护眼
范文吧 > 长河锁浪 > 第五十二章 危机未散

第五十二章 危机未散

    第五十二章 危机未散 (第1/3页)

    林师长的动员大会仿若一阵强劲东风,吹散了工程队多日来的阴霾,大伙浑身憋着一股劲儿,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工程最后的冲刺阶段。

    但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敌特活动日益猖獗工程队近期成功抓获了几名参与泄密的马前卒,也这只是冰山一角,幕后敌人的组织尚未彻底摸清……林师长在走之前,告诉张志成他们三个指挥副指挥,师部已经决定组织专门力量,进一步深入调查,务必查清敌人的幕后黑手及其活动网络。同时,为了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林师长强调必须抓紧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并严格内部管理,加强安全防范,严防敌特分子再次进行破坏活动。

    **红旗突击队成立过程**

    指挥部帐篷外,北风卷着沙粒打在帆布上,发出噼啪的声响。孙专员站在木箱搭成的临时讲台上,手里攥着铁皮喇叭,声音被风吹得断断续续:“同志们!工程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指挥部决定成立‘红旗突击队’,专啃硬骨头!”

    台下工人队伍里响起零星的议论声。大刘用铁锹把敲了敲卵石,粗着嗓子喊:“孙专员,啥条件能进突击队?”

    孙专员抹了把脸上的沙土:“自愿报名,能扛苦、能拼命!”

    张志成一步跨上讲台,从兜里掏出小刀,在拇指上划了道口子。血珠渗出来,他直接按在早已准备好的白布上,写下“张志成”三个歪扭的血字。

    “算我一个!”大刘吼了一嗓子,冲上去抢过小刀,也划破手指工人们一下子炸了锅,争着往前挤。

    “排队!一个个来!”王力挥着胳膊维持秩序,可自己也被推搡着往前。陈教授站在人群边缘,眼镜片上全是手印。他犹豫了一下,终于也伸出手:“我也报名。”

    林悦带着女工们挤过来,头发被风吹得乱蓬蓬的。她夺过小刀,毫不犹豫地在食指上一划:“医疗队全体加入!”血珠顺着她的指尖滴在布上,很快被风干成褐色的痕迹。

    布上的名字越来越多,孙专员抖开布,高举过头:“从今天起,你们就是‘红旗突击队’!工程不完工,红旗不倒!”

    工人们跟着吼起来,在戈壁滩上滚出老远。铁锹、镐头敲击卵石的节奏越来越响,像战鼓一样砸进戈壁滩里。

    第二天一大早,天还没亮透,戈壁滩上一片灰蒙,红旗突击队的队员们就已经集合在工地旁。张志成背着沉重的工具包,站在队伍前,大声喊道:“同志们,今天是咱们突击队成立后的头一天,可得干出个样儿来!看了看工程图纸,指着前方一片待平整的沙地,说道:“咱们先从这儿开始,把地基夯实,今天务必完成这一片的基础作业。”

    红旗突击队的第一天,在灰白色的晨光中缓缓铺展开来。三十七名队员呈扇形散开,每个人手中的铁锹精准地铲进沙土里,一时间,整齐的唰唰声在戈壁滩上响起。张志成蹲在测量桩旁,手中紧握着红漆,在木桩上仔细地划出第三道标线。这时,陈教授站在一旁,眼睛紧紧盯着算盘,手指迅速地拨弄着算盘珠子,嘴里立刻报出:“标高差两公分半。”

    大刘带着六个壮实的劳力,合力推着石碾子过来。这石碾子是工人们利用废铁轨精心焊成的,直径足有一米八,体积庞大,需要四个汉子使出浑身力气才推得动。他们齐声喊着号子,每一声号子都充满力量。石碾子缓缓压过松软的沙地,在沙地上留下半指深的辙印。

    听到陈启明报出标高差两公分半,张志成的眉头瞬间皱了起来。在这工程的关键阶段,任何一点偏差都可能影响后续的整体进度与质量。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红漆,目光望向那片待平整的沙地,沉思片刻后,转头看向陈启明。“陈教授,你看这标高差,咱们得想法子解决。”张志成语气诚恳,在他心里始终服气人家肚子里那些实打实的学问!

    陈启明推了推眼镜,“这沙地松软,夯实过程中沉降不均,才导致标高出现偏差。”顿了顿,接着说道,“要解决的话,得在薄弱区域增加支撑点,分散压力。”张志成微微点头,心里快速盘算着。“陈教授,你说的在理。那依你看,这支撑点具体咋弄?用啥材料合适?”陈启明弯腰捡起一根树枝,在沙地上比划起来。“可以用咱们现有的木桩,间隔加密,打进沙地深处,形成稳固支撑。再用碎石填充木桩间的缝隙,增强整体稳定性。”

    两人蹲在沙地上,一边看着工程图纸,一边讨论着细节,不时用树枝在沙地上标记。不一会儿,一个初步的解决方案在他们脑海中成型。

    张志成站起身,对着周围忙碌的队员们喊道:“老王,大刘!你俩快过来一下!”王力听到喊声,赶忙放下手中的活儿,小跑过来。“张副指挥,啥事?”大刘瓮声瓮气地问。张志成指了指出现标高差的区域,说道:“现在这地方标高差了两公分半,得赶紧处理。陈教授和我商量了个办法,你们带着人按这方案来。”接着,他详细地把刚才与陈启明讨论的方案跟王力和大刘说了一遍。

    王力听完,认真地点点头:“行,老张你放心!我们保证完成任务。”

    “不就是打木桩、填碎石嘛,简单!”

    很快,王力带着大刘和几个队员,扛着木桩,拿着铁锤,来到出现问题的区域。大刘把袖子往上一挽,双手高高举起铁锤,朝着木桩顶部狠狠砸去。每砸一下,他嘴里都发出一声闷哼。“嘿!”“嘿!”那木桩在他的敲击下,一点点没入沙地之中。

    王力在旁边仔细看着,:“再往左一点,对,就这儿,砸!”随着一根根木桩被打进沙地,王力又安排队员们开始填充碎石。大家用铁锹一锹一锹地把碎石铲进木桩间的缝隙,然后用工具夯实。碎石与木桩相互交错,逐渐形成了一个稳固的支撑结构。

    张志成和陈启明在一旁密切关注着进度,不时看看手表,又看看施工现场,心中默默计算着时间与工作量。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太阳渐渐升高,戈壁滩上的温度也越来越高。大家都憋着一股劲儿,想要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终于,所有木桩都已打入沙地,碎石也填充完毕。陈启明拿着测量工具,再次仔细测量了一遍标高。他反复核对数据,脸上终于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张副指挥,标高差解决了,符合标准。”张志成悬着的心总算落了地,他走到队员们中间,大声说道:“干得漂亮!这标高差的问题解决了,咱们工程又往前迈了一大步。大家辛苦了!”大刘用胳膊擦了擦脸上的汗水,咧着嘴说:“不辛苦,只要能把工程干好,这点累算啥!”

    “同志们,先都停一停,歇个十分钟,喘口气,眼瞅着就该吃晌午饭了!”王力这一嗓子落下,原本在戈壁滩上忙碌的队员们,像是听到了统一指令,纷纷直起腰杆。面庞被戈壁滩上炽热的太阳晒得黑里透红,汗水一个劲儿地冒,和沙土混在一块儿,在脸上糊出一道道深浅不一的泥印子,看着就像戈壁滩上纵横交错的沟壑。

    大刘双手猛地一松,那把沉重的铁锤“砰”的一声砸在沙地上。他整个人像散了架似的,一屁股墩在沙堆旁,胸脯剧烈地起伏着,大口大口喘着粗气,几乎把周围炽热的空气全吸进肺里。那粗壮得像小树干一样的胳膊,因为长时间不停地抡锤,肌肉还在止不住地微微颤抖,汗水流过,留下一道道白色的汗渍。

    高悬在头顶的太阳火力正猛,没有一丝云彩遮挡,戈壁滩就像个巨大无比的蒸笼,滚烫的热气从四面八方涌来。队员们刚一坐下,就感觉热气顺着破旧的裤腿直往上蹿,脚下的沙地烫得鞋底都发软。大家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营地的方向,眼神里满是期待,眼巴巴地盼着炊事班送饭的人赶紧出现。

    过了好一会儿,远处模模糊糊出现几个身影,挑着担子,在松软的沙地里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朝这边挪。他们的身影在热气腾腾的蜃景中有些扭曲,像是随时会被这酷热的空气融化。“送饭的来喽!”不知是谁扯着嗓子喊了一嗓子,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原本疲惫不堪的队员们瞬间来了精神,原本低垂的脑袋一下子抬了起来。

    炊事班的老周带着几个年轻小伙儿终于赶到了。他们的脸上同样布满了汗水和沙土,衣衫被汗水湿透,紧紧贴在身上。老周把担子稳稳地放在地上,弯下腰,双手揭开盖在上面已经有些破旧的布,露出两只大桶。一个桶里装的是高粱面和玉米面两掺的馒头,馒头个头不小,圆滚滚的,颜色是暗沉的黄棕色,表面坑坑洼洼。另一个桶里盛着水煮萝卜,萝卜块浸在微微泛黄的汤里,上面只飘着薄薄一层几乎看不见的油花。

    “哎呀,可算把你们盼来了,肚子都饿得咕咕叫了。”大刘站起身,一边嘟囔着,一边快步走到担子旁。他伸手从腰间解下自己那掉了不少瓷、边缘都磕出了豁口的搪瓷缸,还在衣角上蹭了蹭,像是要把搪瓷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