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颍水为誓,楚世昭百骑亦能攻城! (第2/3页)
”
“放在别人手上,正是死路,可如今朝堂前来平叛的人,是晋王也。”
王守义说实话,他心里对晋王也没有什么底儿,但是义军的声势更差,与其和朝廷斗到底,他也认为另寻出路更能保全自身。
“管他晋王、汉王,都是朝廷的人,我等已然谋反,难不成他还能保全我们吗?”朱敬是知道这一仗不好打的。
假如这一仗好打,张正隽怎么会使出这样阴损的伎俩,来凝聚已经出现动摇的军心。
“保全众人难,保全将军易。”王守义缓缓开口道:“我是贼道身边的亲卫,听闻他的计谋,便知人心所背,不可一意孤行。”
“只要将军约束自己的将士,令他们与人秋毫不犯,就可保住周全。”
朱敬猛然发笑道:“众将皆掠,独我不争,你以为张天师会不起疑心吗?”
说到这时,朱敬神色俨然。
缓缓坐下。
“所以,这也是投名状。”
“只要我听从了天师的吩咐,而我的生路,其实也被堵上了。”朱敬说到这里,语气也变得冰冷了起来。
他以为张正隽与他语重心长,分析利弊,是信任他的做法,实际上张正隽这是想要彻底把所有人捆绑在一起,无论是手下的义军还是手下的义军将领。
劝人做事,直接告诉他答案是没有用的,唯有引导,才能让人想得清楚。
“将军,活路是有,但只有一条。”王守义沉声道:“名声是唯一买命的机会。”
“自污声名,那就真没有自救的机会了。”
朱敬背过身去,“说是给我自救的机会,恐怕你也是想活命的。”
王守义没有隐瞒,开口道:“身为大丈夫,未立寸功之名,却折于此地,未免太过可惜。”
“但现在想要回头怕是难了。”朱敬道:“怕是还活不过他们。”
朱敬的心思早就动摇了,可问题是,动摇是动摇,能不能动身是切实的问题。
还是那句话,别人都放纵义军劫掠,唯独他什么都不动,那就是众矢之的,早晚先受其害。
“不难。”王守义沉吟道:“等贼道命其部众劫掠大户之际,正是人乱之时,趁此局势,便是出逃的大好时机。”
“到时候,晋王问你为何来投,你只需要告诉晋王,是你实不忍看到百姓受苦,于是弃暗投明。”
“而晋王为了尽早收复叛乱,绝然不会为难率先投诚的将军。”
朱敬听后,确实是有道理的,片刻过后又道:“可城中那些”
“你管他作甚。”王守义的目光直挺挺地照在了朱敬的身上,“要是这些乱军没有烧杀抢掠,如何体现将军的忠义贤良。”
“而乱军既然敢行暴虐之事,到时候王师扫荡,也是情理之中。”
朱敬沉默了。
“将军不为虎作伥,已然尽了道义。”王守义又叹道:“甚至能洗清叛将之身,都已不易。”
朱敬叹息一声,“如此行事,白袖军难以成事,我并非不识时务者。”
还未等朱敬再做打算,只见账外有急匆匆的呼喊声。
朱敬心下无比后怕,拔出腰间佩剑,却听到有人惊讶的高呼声。
他立刻拦住一人道:“外面为何如此喧哗。”
“是晋王殿下。”那拎着白袖的小卒道:“是晋王殿下来城下劝降我们了。”
“啊?”朱敬大吃一惊,他万万没有想到以晋王万贵之金,会亲自来到叛军的城下劝降。
这不是给人机会吗?
“晋王在何处。”朱敬立刻开口说道。
“就在城外,很显眼的地方。”那小卒接着说道:“他就带着百余骑过来,好生威风。”
话音落地,朱敬望向王守义,不多时,竟同时朝着城头赶去。
城外。
楚世昭身着战甲,头顶着凤翅盔,他在城下揪着缰绳。
看着城头出现了几个衣着铠甲,像模像样的人,便开口问道:“来将何人。”
比朱敬率先来到城头的人,正是镇守城门的陆和泰,这厮是个屠夫,什么本事都没有,但是空有一把力气,起事的时候,他最卖力,所以在张正隽很受器重。
就是干不了什么细活儿。
于是这屠夫就被派来镇守城门,这地方很关键,朱敬想要出城献降,也得过了这一关。
张正隽这人心思狡诈,朱敬认为他应该不是唯一一个被喊去谈话,有所托付的人。
在朱敬看来,想要真正得到张正隽信任的话,也得过了今夜,交了那投名状,否则的话,还是互相利用为主。
而朱敬想下这个贼船,也得看朝廷给不给机会,这才是朱敬心里无比犹豫的地方。
“吾乃天师帐下大将陆和泰,你就是那晋王吧。”陆和泰声如洪钟,说话也直白。
“你来这里想干什么。”他问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